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一代天骄

新声韵平声韵部宜在20韵左右

[复制链接]

53

主题

300

回帖

13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6 22:15
大师提倡新声韵这么久了,两个概念还有些模糊。声和韵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诗韵新编》是从普通话(原来的 ...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音是诗韵的载体,无声则无韵,这个你不反对吧?
既然学堂先生乃中学语文教员,当然应该普通话连入声因素都不复存在的基本事实,然则又哪儿来的入声啊?
不管《诗韵新编》是怎么来的,既然你们那它说事儿,我就跟你们论论理儿,这总没什么错儿吧,是不是啊?

点评

《诗韵新编》是从韵的角度考虑与时俱进,又从声的角度考虑历史的传承。简言之,就是金筑子先生提倡的声用古声,韵用新韵的思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2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16 22:36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音是诗韵的载体,无声则无韵,这个你不反对吧?
既然学堂先生乃中学语文教员, ...

《诗韵新编》是从韵的角度考虑与时俱进,又从声的角度考虑历史的传承。简言之,就是金筑子先生提倡的声用古声,韵用新韵的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7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韵新编》,原名《中华诗韵》,于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于重庆颁部,为毛泽东的朋友黎锦熙在编完《汉语词典》后编成。韵部供新旧诗押韵。声调附古入声字,供创作旧诗者用于平仄。即旧声平仄押新声韵。当然,这押韵是今声,读来顺口;而平仄声调则只能是字面上的。然而,只要对近体诗有过研究的人,就知道远在唐人平仄声调就只是字面上的,一个具体的诗人总带着他的地方口音,李白的口音不可能同杜甫的一样,他们只是把平仄声调书面地用《切韵》为准去写诗。今人也跟李白杜甫一样,只要在平仄声调上用统一的字面规定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8

回帖

17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797
发表于 2016-8-17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6 20:04
中国人用不用普通话去读近体诗都不是胡闹!
必须要中国人用普通话去读近体诗就是胡闹!

:str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7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8-17 23:02 编辑

给没有《诗韵新编》的朋友作参考:

《诗韵新编》(一)——出版说明、凡例           --1978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
---(前略)
(11)旧读入声字,分列在麻、波、歌、皆、支、齐、姑、鱼等八个韵部的后面,并按照阴、阳、上、去四声各自分列。在每一声调之末,分别注明“还有旧读入声各字见‘仄声、入声’”,以便全面检用各声调韵字
(12)旧读入声字,在它们所属八个韵部的入声 里,乃按照普通话读音注音
----(后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传统的入声 没有一定的音值,因地域方言而变。无论《诗韵新编》或《新华字典》,都没法把 入声 也扯进去,只能是传统的入声。 如是传统的入声 的话,无论《诗韵新编》或《中华新韵》、《新华字典》都一样 已经编了进去,为何独指责《诗韵新编》不伦不类

     一代天骄 先生 毕竟是承认了是 忙中出错,----知错即能改错---这倒是值得赞一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300

回帖

13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6 22:15
大师提倡新声韵这么久了,两个概念还有些模糊。声和韵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诗韵新编》是从普通话(原来的 ...

哦,这么快就把这个回帖给改了?你不是认同老金的句内古音平仄句尾押时音吗?怎么,反悔了?
所谓新声韵是供时人和后人参考使用的,其语音系统基于普通话语音或称现代读书音。普通话中没有入声读法,这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知道的,学堂先生作为中学语文教员,怎会不懂这个道理呢?

点评

哪里改了?我说《诗韵新编》与金筑子的观点相似,是因为先生不了解《诗韵新编》,把个熟悉点的东西给你以便理解。《诗韵新编》这一工具书的本质就是保留古声仅仅将韵作了调整,与赵京战先生的《中华新韵》不是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8 1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300

回帖

13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6 22:40
《诗韵新编》是从韵的角度考虑与时俱进,又从声的角度考虑历史的传承。简言之,就是金筑子先生提倡的声用 ...

哦,这帖在这儿呢。
你知道金筑子先生提倡的声用古声,韵用新韵算个啥子嘛?就像一个人把头发抹得油光锃亮并系上时髦的领带,身上却着长袍马褂,脚上还趿拉一双露出脚趾头的破鞋~如此不伦不类,成何体统!

点评

这个形容不妥帖,虽然长袍马褂搭配领带很难看,但到底可以穿上的,而新旧声韵很难搭配,形容为牛头鸟身更合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8 1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300

回帖

13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金在瞎说呢,先生居然也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300

回帖

13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7 22:37
给没有《诗韵新编》的朋友作参考:

《诗韵新编》(一)——出版说明、凡例           --1978 年由上海古籍 ...

我手头还真没有诗韵新编,据说把入声也作为仄声列进去了。学堂窝人先生32楼的这个回帖似乎 也证明了这一点:
《诗韵新编》是从韵的角度考虑与时俱进,又从声的角度考虑历史的传承。简言之,就是金筑子先生提倡的声用古声,韵用新韵的思路。

点评

吟者胡说八道已经十年了!连《诗韵新编》即国民政府于1939年在重庆颁布的《中华新韵》这一历史存在都墨者黑也,还敢来谈什么韵?!切韵、洪武正韵,韵部就是不一样的!洪武正韵用于写近体诗200年(同平水韵并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8 1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7: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