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打神者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

[复制链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打神者 于 2016-8-1 19:2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 19:09
瞎说的是你!你的东南韵在哪里?它的四声表与平水韵,今声十四韵有什么不同?你想忽悠谁呢?! ...

呵呵,8楼帖中已经明确提醒你:“哦,此等之事可不是瞎说的,想好了再说不迟,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结果你还是不假思索,憾哉!再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说不迟。千万别再试图转移话题,我的问题是:
“好吧,那你就具体说说,现今东南口音与中古平水韵究竟有哪些大同,又存在哪些小异?

点评

你提出什么东南韵进行忽悠,以为别人是傻子。你把你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平水韵四声表,不就看出大同小异来了?!你想逃脱你的忽悠,办不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1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神者 发表于 2016-8-1 19:17
呵呵,8楼帖中已经明确提醒你:哦,此等之事可不是瞎说的,想好了再说不迟,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结果 ...

你提出什么东南韵进行忽悠,以为别人是傻子。你把你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平水韵四声表,不就看出大同小异来了?!你想逃脱你的忽悠,办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议。
   把先生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一下平水韵和其他韵的四声表,不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吗?  先有实体,其次才谈《东南韵》是白是黑。
   空空如也就说:“不少诗友事实上在采用东南韵为诗。”  这个这个-------,该怎么说你呢?

点评

这就是苏星空先生的不是了吧。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只是剑指挥千秋先生的大胆设想而已,《东南韵》其书我尚未看到。请围绕这个构想立论为宜。 至于实体,还不就是现实中的东南一带方言以及东南人士的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0:55
要弄出一部韵书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隋代的切韵,是综合历代各地韵书而成,虽说为陆法言一人完成,但它的原始基础是经历了二三百年多数人的成果。平水韵、词韵都是基于这些成果之上分合的。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基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 19:46
附议。
   把先生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一下平水韵和其他韵的四声表,不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吗?  ...

要弄出一部韵书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隋代的切韵,是综合历代各地韵书而成,虽说为陆法言一人完成,但它的原始基础是经历了二三百年多数人的成果。平水韵、词韵都是基于这些成果之上分合的。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基础的,其范围只限于北京一地进行取舍。什么东南韵,从字面上理解为东南地区的口音。而东与南口音还不一定一样,这就要取一个东与南都能接受的统一口音。这个工作量相当大,不是一个人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更何况,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弄一部韵书又有什么用?难道今天谁还有能力去号召写诗用所谓的东南韵不成?这吟者及其众多马甲的脑子不知是如何想的,公然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

点评

一套正音系统的确很复杂,比如切韵、汉语拼音方案及其审音表。 诗韵却远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是读书人,只要稍具押韵常识,没有韵书不是也可为诗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 19:46
附议。
   把先生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一下平水韵和其他韵的四声表,不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吗?  ...

这就是苏星空先生的不是了吧。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只是剑指挥千秋先生的大胆设想而已,《东南韵》其书我尚未看到。请围绕这个构想立论为宜。
至于实体,还不就是现实中的东南一带方言以及东南人士的近体诗嘛。时下不少近体诗事实上也是按东南一带方言吟诵的。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这个是早就有的,还要什么实体呢?
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

点评

打神者说:“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明摆着吗?” 回答:基本上是没错,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这是因为《平水韵》暗合多数方言,与唐诗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最优最大公约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 20:16
要弄出一部韵书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隋代的切韵,是综合历代各地韵书而成,虽说为陆法言一人完成,但它 ...

一套正音系统的确很复杂,比如切韵、汉语拼音方案及其审音表。
诗韵却远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是读书人,只要稍具押韵常识,没有韵书不是也可为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神者 发表于 2016-8-1 20:55
这就是苏星空先生的不是了吧。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只是剑指挥千秋先生的大胆设想而已,《东南 ...

打神者说:“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明摆着吗?”
回答:基本上是没错,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这是因为《平水韵》暗合多数方言,与唐诗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最优最大公约数。正确地说是,不全合对而是多数拍合,与唐诗基本一致。这就是多数人采用《平水韵》的理由。

    当然,到如今,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这并不容易,这是需要的是一种治学能力和水平。

    而先生的设想中《东南韵》的统一的标准在那里呢?如何把“各地读法千差万别”统一起来呢?我仅是担心先生是否有这 个能力来实现这个“设想”。

     先生的“设想”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说是个大胆的、也是不错的“设想”,但不是“实体”,离“实体”还相差千万里。----最起码,要有一点干货拿出来看看。


点评

苏先生总算承认“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一基本事实了。甚慰! 据一些古音韵学家研究,现今某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所基于的中古读书音之间的差距,远比苏先生想象的大。 君之所谓多数人采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1 22:25
我地吴语方言分七声。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老金本地方言音如何。也讲讲。 ...

我现在用的广东方言的调值有九个。
  采用五度标音法时,这些音调的调值分别为33、55、11、21、32、33、55、21、32。

  用传统四声来划分的话,是:
  阴平/阴去(衣/意)、阴上(倚)、阳平(移)、阳上(以)、阳去(易)、中入(百)、阴入(北)、低阳入(伯)、高阳入(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打神者 于 2016-8-1 23:20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 22:28
打神者说:“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明摆着吗?”
回答:基本上是没错 ...

苏先生总算承认“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一基本事实了。甚慰!
据一些古音韵学家研究,现今某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所基于的中古读书音之间的差距,远比苏先生想象的大。
君之所谓多数人采用平水韵的理由不能成立。事实上,多数人根本读不来也听不懂东南一带方言,比如河北、吉林以及全国广大地区的旧韵诗者。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是有语音规范的,东南韵也应如此,总要统一一些事情才好。剑指千秋先生的构想帖中已然提及一些要点,不赘。
至于具体编撰一部《东南韵》,确非易事。届时为争东南韵语音正宗,吴语、粤语以及其他一些方言之间恐怕还会打个不可开交呢。
不是我的设想,而是剑指千秋先生的构想。窃以为这个构想还是蛮有建设性的。待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东南一带诗者总得留个后路不是?
实不相瞒,在下其实对东南各地方言所知极为有限,自是力所不逮,苏先生何不邀请一众同仁,将这个蓝图变成现实呢?如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

打神者说:“待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东南一带诗者总得留个后路不是?” 回答:先生是怀百年之忧,实在令人感动! 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就是到了共产主义大同世界了,人们自然是用一种没有差异的“现代读书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 2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 06:44
你啊。我不是说过吗。没有哪个地方能说自己是正宗的中古音,在各种方言中,都有保留了一些,也丢失了一些 ...

相对粤语而言,吴语应该更正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2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