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明镜非台

【百家争鸣】第二期

  [复制链接]

18

主题

71

回帖

5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2
发表于 2014-9-2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21 09:29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
你可以是无律派,甚至连韵都可以不要,然后说,这是诗,我也认为是诗,只是和我们 ...

那明镜先生认为我这个是不是诗,严格地说,是不是近体诗:share:

点评

我和你讨论的,不是你这个时不时诗的问题,而是所谓的标准和范围的问题。 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门类,特别是到现代,很多诗词人认为这个可以遵,那个可以不遵,特别是一些年轻一代,甚至认为格律是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09:40

18

主题

71

回帖

5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2
发表于 2014-9-2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则居士 发表于 2014-9-21 09:07
【规矩是初学的门槛,纯技巧是创作的死结。】书法讲个入帖,出帖。首先要入,才有出。入都没入,从何谈出 ...

也请居士说说什么是创作上的“出”和“入”,

点评

你先说你的观点!!!我在说书法的的入和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09: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于心 发表于 2014-9-21 09:33
那明镜先生认为我这个是不是诗,严格地说,是不是近体诗

我和你讨论的,不是你这个时不时诗的问题,而是所谓的标准和范围的问题。
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门类,特别是到现代,很多诗词人认为这个可以遵,那个可以不遵,特别是一些年轻一代,甚至认为格律是束缚人的枷锁,主张完全不要它也能成诗。
我说的问题,并非肯定或否认你的作品是不是诗,而是告诉你可以选其中的一条路去走,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最终接受时代的考验,让历史评述我们的观点,现在扯是扯不清楚的。
但我们这个栏目,是主张并建议按照古人的传统,沿袭近体诗相应的规范去做。当然,也不是说完全的批判或吸收的问题。
51楼有一篇我有关于正钮的文章,您可以看一下,作为参考。

点评

你的说法自身就是矛盾的。既然要按照古人的传统去和沿袭近体诗的相应规范去做,那么,“八病”说盛行的时代,包括它的提倡者(沈约)那个时候有没有近体诗。古人流传下来的那么多作品算不算传统,他们(比如王安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09:54

68

主题

638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贵宾

中华诗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6784
发表于 2014-9-2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于心 发表于 2014-9-21 09:34
也请居士说说什么是创作上的“出”和“入”,

你先说你的观点!!!我在说书法的的入和出。

点评

我写的是诗,不好意思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09:48

18

主题

71

回帖

5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2
发表于 2014-9-2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则居士 发表于 2014-9-21 09:41
你先说你的观点!!!我在说书法的的入和出。

我写的是诗,不好意思啊:sun:

18

主题

71

回帖

5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2
发表于 2014-9-2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然于心 于 2014-9-21 09:57 编辑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21 09:40
我和你讨论的,不是你这个时不时诗的问题,而是所谓的标准和范围的问题。
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有 ...

你的说法自身就是矛盾的。
一、我们说的就是诗,离开诗,我们说什么?要我按照你指的路去写诗,是不是这样?
二、既然要按照古人的传统和沿袭近体诗的相应规范去做,那么,“八病”说盛行的时代,包括它的提倡者(沈约)那个时候有没有近体诗。古人流传下来的那么多作品算不算传统,他们(比如王安石)是不知道有“八病”,还是明知故犯。

点评

沈约的时候是没有近体诗的,正是在沈约的“八病”说引导下,逐渐产生了律诗:首先这个“八病”是针对五言诗来说的,这个我在点评您作品里也说了,“八病”对于七言诗不算病;“八病”说自是走了极端,但矫枉必须得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10:25
任何事情都有极端,都有特例,我在上面已经说了,我并不否认不遵从八病的约束甚至不遵从格律的约束就写不出一首好诗来。 所谓律不能重于意,是因为你的意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可以不遵守律的规范。 就像做加减法,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10:0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于心 发表于 2014-9-21 09:54
你的说法自身就是矛盾的。既然要按照古人的传统和沿袭近体诗的相应规范去做,那么,“八病”说盛行的时代 ...

任何事情都有极端,都有特例,我在上面已经说了,我并不否认不遵从八病的约束甚至不遵从格律的约束就写不出一首好诗来。
所谓律不能重于意,是因为你的意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可以不遵守律的规范。
就像做加减法,意已经达到了10分,而律只值5分,自然我们要取其重。
而现在要考虑的,是咱们的意是否已经达到了10分,而值得我们牺牲那5分而已。
好了,这个问题是扯不清楚的,我要出门了,不扯了。

点评

所谓律不能重于意,是因为你的意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可以不遵守律的规范。 那么,就请明镜先生先对我的诗做个分析,当然,一、首先要你有没有兴趣(扯)。二、我没有高攀王安石的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10:05

18

主题

71

回帖

5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2
发表于 2014-9-21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21 10:00
任何事情都有极端,都有特例,我在上面已经说了,我并不否认不遵从八病的约束甚至不遵从格律的约束就写不 ...

所谓律不能重于意,是因为你的意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可以不遵守律的规范。


那么,就请明镜先生先对我的诗做个分析,当然,一、首先要你有没有兴趣(扯)。二、我没有高攀王安石的意思。
发表于 2014-9-2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于心 发表于 2014-9-21 08:38
谢谢一苇君的解读,

诗写所当写,“八病”,连沈约自己都说不清楚。

介甫这作中的“岸”字撞韵,“南岸”正纽,古有定论——如同美人都不定在哪儿会有个痣、斑什么的一样,那个痣本身作为瑕疵是肯定的,但有时不一定会影响美人受欢迎的程度,两回事。

再说一次:
1、古人作品的瑕也是瑕,再是“瑕不掩瑜”,那也是个瑕。我们可以容忍瑕的存在,但不能否认那是个瑕;
2、古人流传下来的作品,以“瑜”居多,所以才有瑕不掩瑜之说。若本来就不是瑜,再弄几个瑕,您说那欣赏价值能不降低么?

先生可能对我们这个栏目尚未熟悉,我们这个栏目便是欣赏您的作品再同时帮您完美您的作品,所以“找毛病”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功课。我们这里几个版主可能各有所长,每人标准、角度都不完全一致,但我的标准是始终的一贯的:格律诗,就是严格按照格律的标准来点评。我告诉您这里是个毛病就足够了,您改也好不改也罢并不重要(我本人几乎从来不改诗)。看您的回复,想必先生也是饱读诗书的,您既知道八病而且并不接受此说,那么有关“正纽”之论您就当没看见好啦!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2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则居士 发表于 2014-9-21 09:03
多好的诗,可是所谓的毛病多多。】我是个初学者,烦请指点!!!!这个绝句,我也读过的。 ...

王安石此作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南岸”两个同韵字紧挨着,有“正纽”之病;“岸”字与主韵撞韵——这就是它的毛病。

此病早有定论,名人名作的病,也是病——作品可以很受欢迎、流传很广,但作为学诗者我们不能否定这个毛病的存在。

点评

关于撞韵和挤韵有一个理论, 就是说要做”活“。 一旦做活, 就没有问题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里, 字眼”绿“是全句用意和读音的重心。 因为这个 重心, ”南岸“的读声就退居次要, 从而就解除了撞韵和挤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10:31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