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明镜非台

【百家争鸣】第二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咋的了?这么客气干啥?:D

点评

没人理。。呜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0 20:40

17

主题

634

回帖

16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87
发表于 2014-9-2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20 19:15
咋的了?这么客气干啥?

没人理。。呜呜

点评

怎么没人理,今晚不都在的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0 21:3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人理,今晚不都在的么

点评

你看。。俺打招呼只有你理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0 21:37

17

主题

634

回帖

16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87
发表于 2014-9-20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20 21:30
怎么没人理,今晚不都在的么

你看。。俺打招呼只有你理俺。。。:<求美女安慰 嘻嘻
发表于 2014-9-20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于心 发表于 2014-9-20 08:34
耽于诗、然不知其所以为诗,凡诗情要深、韵要雅、格要高、律要严、才要富。然天下能兼者几,以是者、惑于心 ...

《七律——朋友生日过后戏赠》作者:了然于心 点评:一苇一苇

怅望云天笑且哀,秋风谁省老犹呆。——“怅望”有点正纽之弊,因为这是个偏正词而非连绵词。
年年此日疏于记,渺渺予怀任去来。——“怀”字挤韵,是一种特殊的正纽。“任去来”对“疏于记”不工。
银汉无槎遥对影,蓝田有玉半扶腮。——好联,对得漂亮!
怜卿一掬相思泪,化作清光照岭梅。——“相思”此处含义很丰富,结合上句的“蓝田有玉”之意,或者对方真是位女性也未可知。{:soso_e112:}此事断不可让夫人知道。。。



一苇胡言:
了然先生此作开笔感情就十分充沛,“怅”是主基调,笑是无奈的笑、哀是无奈的哀,为什么呢?“呆”是注解亦启下文,笔法很妙!颔联紧承“呆”字,扣题兼引出“去来”。因为有“去来”,才会产生距离;颈联则由此距离而生,银汉无槎喻相会无期,蓝田有玉喻可望而不可及,呵呵,果然都是有故事的人;尾联的“相思”应对“蓝田”故事,就顺理成章啦,结句悠远清泠,只是作为赠给别人生日的诗作,虽有伤感,还是能收得平静甚至愉快一点为好。
因前面明镜常管提了正纽的两处,这里也顺便说一句:正纽于七言不算病,顶多算毛病,如美人面上之斑。虽无大碍,能没有还是没有的好!
一苇浅见,了然先生见笑!

点评

谢谢一苇君的解读, 诗写所当写,“八病”,连沈约自己都说不清楚。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多好的诗,可是所谓的毛病多多。 规矩是初学的门槛,纯技巧是创作的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08:38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9-16 10:10
您好!我下午或者晚上来拜读您的大作!

你要给人评,又不评,我都没敢动手:D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镜非台 于 2014-9-21 01:50 编辑
一介无名 发表于 2014-9-16 09:18
独怜衰草响寒蛩。昨相逢。又相逢。滴翠园中,款款过飞鸿。无奈寂寥分岁序,秋落寞,露凝霜、情入梦 ...

独怜衰草响寒蛩。昨相逢。又相逢。滴翠园中,款款过飞鸿。无奈寂寥分岁序,秋落寞,露凝霜、情入梦。
入梦。入梦。绪万踪。此转蓬,彼转蓬。莫名隐衷。罢清弦、音涩难工。碌碌风尘,谁醉旧时盅。明月一轮今古事,依旧是、景萧然,絮絮风。
                                                                  ——秋绪·江城梅花引(
赵汝茪 格)


这是根据变格填的一首江城梅花引,咱先看一下格律
QQ截图20140921005031.jpg
首先,昨、梦两字出。


独怜衰草响寒蛩。 ——由衰草寒蛩起笔,运用熟悉的元素场景起兴。

昨相逢。又相逢。 ——引申到两人的相逢上
滴翠园中,款款过飞鸿。  ——转而又言景,这里的层次有点乱。
无奈寂寥分岁序,  ——“分岁序”不准确,建议用“知”,若要神来一笔,也可用“惊”,但需要改上下文去做配合。
秋落寞,露凝霜、情入梦。  ——将景和情融为一体,最后点梦(但出律了),秋、露、霜等元素呼应了首句,但不建议仍纠结在传统元素描摹的桎梏中。

入梦。入梦。  ——根据赵汝茪体,这里不需要叠上阙尾两字,叠的是程垓体,而下阕两字叠韵倒是要做的。
绪万踪。此转蓬,彼转蓬。  ——用飞蓬来喻平生无寄,例作是叠韵不叠词,何况上文叠了如梦,再叠转蓬,不宜。
莫名隐衷。罢清弦、音涩难工。  ——“罢清弦”之后再形容“音涩”,顺序不对
碌碌风尘,谁醉旧时盅。  ——注意,盅字是现代词,古时称酒器,秦汉用斝,唐后用樽、杯等都有,一般不用盅。
明月一轮今古事,依旧是、景萧然,絮絮风。 ——“古今事”写大了,就是思个人,遣个怀,没必要拔高到古今上去。


江城梅花引,是一首韵脚密集的牌子,从音律和用韵上,是较有难度的,特别是几个叠韵上,如何让情绪层层递进,更是考手法。
对本词作有如下建议:
1、先梳理景与事的关系,将层次理清,长调词虽然意象繁复,铺叙冗长,但比较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这是排篇布局上的问题。
2、合理利用过篇处的短句和叠韵,创造语感和情绪递进,这里比较有难度。
3、想清楚自己的主题,到底是要写思人,还是遣怀,还是其他什么,从上阕来看,思人成分多,但到下阕,有点跑题,结句时变成了感怀世事沧桑,分散了自己的笔力。
作者若是初习长调,有个比较好的方法,先写一篇大约几百字的短文,将要表现的元素和情绪排出来,心里有数了再落笔,这样就不会想到哪写到哪。当然,这只是建议,熟练掌握后,便不需要这么费事。
一家之言,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点评

谢谢评点。辛苦。几点提出就教: 相逢是秋,不是人。罢[/backcolor]清[/backcolor]弦、音涩难工 倒因果,古汉语承认。[/backcolor] 韵典:梦在词林二冬。风 中 空 红 东 同 翁 公 宫 通 穷 功 雄 工 鸿 丛 蓬 终 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2 20:45
谢谢啊,你给评了我省了劲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14:2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兰春 发表于 2014-9-13 10:58
接龙的流油的作品。求大拍。狠拍!往死里拍!
【金缕曲】
    化作猩猩血。寄郎君、莫痴侯印,宠娇新悦。如 ...

你这首明天若一苇不弄,我就来弄。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兰春 发表于 2014-9-13 10:58
接龙的流油的作品。求大拍。狠拍!往死里拍!
【金缕曲】
    化作猩猩血。寄郎君、莫痴侯印,宠娇新悦。如 ...

【金缕曲】
    化作猩猩血。寄郎君、莫痴侯印,宠娇新悦。如见辽东凄风雨,万里千秋呜咽。似浞野、翻成白骨。还恨楼船功未就,数前驱、旋被征尘没。巫蛊祸,妾难说。
    江充贼竖芟夷灭。遍凋零、公孙无依,卫家都殁。君上穷凶民劳死,困顿托孤时节。但目送、霍光忠烈。更劝郎君休歆羡,且归来,暂避寒霜雪。方寸乱,梦蝴蝶。

这是一篇接龙的活动作。小墨通过这篇,说了汉武帝时的一段事情。通篇说了推恩令、纳阿娇、辽东筑城、操练水军征伐西南、江充卫子夫的巫蛊事件……直到霍光的上台。通篇以历史题材为基调,于字里行间中加入了一些作者自己的主观评判,证明小墨的确是读了不少的史书。
咱这是说诗词,主要不是评价历史,那么就从诗词上说几句。小墨的词,题材比较丰富,由于读的书比较多,特别是历史方面,足见博学,在这个年龄,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而众所周知,写诗词,肯定不是写史记,那么就这点,给点建议。我个人看过不少小墨的金缕,特别在接龙的时候,个人认为,作品主要是缺乏加工。你的作品手法以赋为主,而缺少的,是雅化,虚化及融化,现就这三个方面分享所知,以供参考。
1、所谓雅化,最多的是体现在对诗词元素的艺术加工上,诗词,不是一种就事论事的体裁,平实固然是一种方式,但适当使用描绘型笔法,还是很必要的。很典型的,如苏轼“大江东去”篇里,还得描一下“羽扇纶巾”来表现一下雄姿英发态。而你的写作笔法中,大多缺乏加工,就事论事地去说,通读下来,变成了读历史,而不是读诗词了。
2、虚化,词的创作,有实笔,有虚笔,好的手法一定是虚实结合。如画国画,什么地方应浓墨重彩,什么地方应留白。但比较忌讳的是满篇都是五颜六色,如煮火锅,把牛肉排骨毛肚鸭肠一股脑地放进去,没有轻重之分,亦无虚实之别。而君的词出现的便是这个问题,啥都说了,力度均等,写法同类。而我个人建议的是,重点部分去强调,有些地方可以只字片语带过,或以加工后的元素进行反映,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3、融化,特别是长调,元素有很多,所表现的意象各有不同,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作者的情绪、态度。而在整体的把控上,需要一定的协调性,将春夏秋冬放入一篇作品中去说,但又互不冲突,相得益彰,方为长调之境界。因此,需要对元素所产生的意象进行加工之后,满足整体的格调,有机地进行结合。同时在情绪转换及融合上,亦保证转接顺畅,天衣无缝。由于作者列举了那么多个历史事件,而缺乏对这些事件的整体梳理和有效利用,并为作品的立意和主旨服务,因此会显得有点散,才提出这个建议。
建议大约就这三点吧,逐字逐句的我就不分析了,若一苇有兴趣可让她弄。起得太早了,我睡个回笼觉去。

点评

你说的很好,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14:35
呵,这篇我看了几遍了,想写有事一耽误就给忘了,回头想起来了再看看。。。终于彻底遗忘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14:2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妖妇村村 发表于 2014-9-4 18:51
这两天有点小恙,刚刚才上网,一直等着小镜子揭开谜底了。
汗死,原来卦全部掐错哈,看来,小镜子比俺滴 ...

这两天在复习周邦彦,我对他的作品一直都很有兴趣,从笔法上很大程度上也是模仿他的。
这首词有点类似于他的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说老实话,他也没说明白。

点评

周邦彦精于音律,所以很多词牌都是自度。而文字略有流于涩之嫌疑,只是,词至今日,好像与音乐完全分开了,所以,个人觉得现在滴诗词还是意表意为主滴好,俺更偏向于读言简意深滴俚词,比如三变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1 19: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