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
4709
2万
论坛贵宾
使用道具 举报
24
1469
3871
高级会员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2 10:35 王力的全部论述证明王力至少没参考此书。文鏡秘府論也不谈律诗。很奇怪的是空海来中国时已处于律诗成熟时 ...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2 10:49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就是五律首句不入韵正格,就是论述近体格律的,这种不标平仄,只列例诗的格律描述一直到明代都是,直到清代赵执信的《声调谱》才开始在例诗上标注平仄。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有光汉缙绅。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何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2 11:00 皇甫冉这一首有名显的永明体风格。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2 11:31 风格和格律不是一回事,比如现在老干体风格的七律,其格律仍然是律诗,永明体格律文镜秘府论也讲了: 齐梁调诗 张谓《题故人别业》诗曰:(五言)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濆。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昼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5-22 14:47 对比如下: 《文鏡秘府論》 ○调声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2 16:50 空海来唐朝学诗两年,他抄录的理论很庞杂,回日本著的《文镜秘府论》,客观上保存了从六朝到盛唐时期的诗论,这些理论在当时应该是对诗的四声运用,对仗要求的最后定形起到了引导作用。律诗的形成是从复杂到简单,在明人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清人的律诗定体之前的中唐到宋元,人们已经不需要这些理论就已经烂熟于心,因此《文镜秘府论》记录的那些庞杂的理论早已湮灭了! 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文镜秘府论》中没一点什么拗救的影子;清人却大谈特谈拗救理论,王力更发挥五言下第三字可救上句任何一个不合律字,已经把下句第三字推上了神力的地位!
1540
6万
21万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敬业首版勋章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