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一苇一苇

【百家争鸣】第一期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14-8-29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搓衣板--折腰体作业》
当年意气不知愁,清浊从来一例收。
溪头洗罢凡尘事,都把青春付水流。

新人初来报到,上交老师作业。请老师们教导

点评

交作业有专门的作业贴,这一期的作业贴在这里: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065&extra=page%3D1 您放这里也没问题,我会给您点评的,但麻烦也到作业贴里发一个,表示你交作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19:24
发表于 2014-8-2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9 15:52
唉,梅岭老师改诗的精神始终让我佩服不已,我怎么就没这耐心呢?

想了,还是“留”好些,你也帮我斟酌一下。

点评

“留”比“遗”显得自然,读起来口感好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19:24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踏浪而来 发表于 2014-8-29 18:47
《搓衣板--折腰体作业》
当年意气不知愁,清浊从来一例收。
溪头洗罢凡尘事,都把青春付水流。

交作业有专门的作业贴,这一期的作业贴在这里: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

您放这里也没问题,我会给您点评的,但麻烦也到作业贴里发一个,表示你交作业了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4-8-29 19:20
想了,还是“留”好些,你也帮我斟酌一下。

“留”比“遗”显得自然,读起来口感好些:D

点评

哈哈,看來我可以當大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19:47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8-29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4-8-29 20:56 编辑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9 15:51
起句说的是“生死契阔”,再结合潘安发妻早亡他擅长写悼念文章的事儿。。。你说这里潘安赋指什么? ...

“死生契阔”原出《詩經》國風中《邶風·擊鼓》篇。本是描寫戰爭中戰士們互相鼓勵、同生共死的詩篇,見《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到後世人們便拿來形容夫妻或者愛人間堅貞不渝的愛情。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契、合。闊、分開。契闊、即離合、聚合的意思。


唐高適有“契闊多別離,綢繆到死生”句。

近代的蘇曼殊《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闊生死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首句意是:原本與某人(日本的一個女子,即調箏女)約好了生死契闊,永不分離的。




点评

然也,俺附议梅岭哥哥之议,俺在做场景复原的时候,也是这么解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20:37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发表于 2014-8-2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9 15:51
起句说的是“生死契阔”,再结合潘安发妻早亡他擅长写悼念文章的事儿。。。你说这里潘安赋指什么? ...

潘安賦。

我認為在這裡解詞不要膠固于賦本身。我們都知道,潘安不但文章好,容貌更是出奇的好,傾倒當時許多女子。

契阔死生陈,
戏索潘郎赋。

這句我這樣讀的,你(妖妖的愛人)對我說我們一定永不分離,直至老去的那天,(我說)那你就寫首詩送給我吧。這兩句描寫了愛人之間那種親密無間的情態。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发表于 2014-8-29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9 19:24
“留”比“遗”显得自然,读起来口感好些

哈哈,看來我可以當大廚了。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发表于 2014-8-2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9 15:04
通常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一人评一作,往下排。。。省得大家重复工作。。。 ...

既然是百家争鸣,那么一人一贴就不科学撒,一言堂,如何纳百家之言呢?所以俺认为,一苇既然开此专栏,还是莫畏繁琐滴好!

点评

很长一段时间,《百家争鸣》的栏目成了真正的“一言堂”,就一苇一个人在那儿得得得的写,得得得的评。。。现在这么多人,好热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22:45
朕可以聘请爱妃为此栏目特约顾问兼特约评论员,加入咱们组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20:59
你弄了一首三个情节都可以解释得通的东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20:38
情少独钟当是我,语多妖气未缘君。
发表于 2014-8-2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4-8-29 19:37
“死生契阔”原出《詩經》國風中《邶風·擊鼓》篇。本是描寫戰爭中戰士們互相鼓勵、同生共死的詩篇,見《 ...

然也,俺附议梅岭哥哥之议,俺在做场景复原的时候,也是这么解滴{:soso_e142:}
发表于 2014-8-2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妖妇村村 发表于 2014-8-29 20:36
既然是百家争鸣,那么一人一贴就不科学撒,一言堂,如何纳百家之言呢?所以俺认为,一苇既然开此专栏,还 ...

你弄了一首三个情节都可以解释得通的东西:P

点评

可是你们男人忽略了死生和九泉两个关键词呀。和生死,九泉相关滴潘郎赋,会是啥呢?且还戏索,果然男人不懂女人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21: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5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