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一苇一苇

【百家争鸣】第一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4-8-28 23:34
所以古人說:詩以不可說為妙,就憑那個感覺,感覺好,就行。感覺不好,重來 ...

只是俺感觉,您这弄得跳跃性太大了,这头扯孙郎,那头直接又弄到恒水袁世凯密谋,并和索某扯上了个关系,而且索某也不是什么名典,很难让人想得到的。
一苇曾批评俺的作品,说用比兴太过,或者用典太密,只是俺的东西,人查一查,还能找出个所以然来,但和您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了:P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圣雄甘地 发表于 2014-8-28 23:38
日本帝国最畏惧的人就是袁世凯。 他们的阴谋诡计
破坏了袁的成就和威望。 可惜中国人不明就里, 傻呼呼地 ...

历史总归是胜者的历史,袁世凯也是人中之龙!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8-2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28 23:06
用袁世凱《懷古》韻亦寫一个
句容·穿越梅嶺
雨花臺上有人來,天雨落花萬境開。           

感謝評點,我給一葦的回帖你也都看到了,結合一葦的評點、加我的回答,及你評說,基本就是這首詩的基調了:share: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发表于 2014-8-2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雄甘地 发表于 2014-8-28 23:38
日本帝国最畏惧的人就是袁世凯。 他们的阴谋诡计
破坏了袁的成就和威望。 可惜中国人不明就里, 傻呼呼地 ...

然也然也,所言甚是
所以俺说了,要一分为二滴看待袁世凯。
发表于 2014-8-2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8 23:37
嘿嘿,果然索靖哀这句有些牵强了。。。索靖作为不很著名的历史人物,我好歹知道他写字写的不错,还挺能打 ...

俺附议一苇所言:Z
发表于 2014-8-2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8 23:37
嘿嘿,果然索靖哀这句有些牵强了。。。索靖作为不很著名的历史人物,我好歹知道他写字写的不错,还挺能打 ...

然后你写的曲曲弯弯的联系,非借用你的脑子是想不通透的。:P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发表于 2014-8-28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8 23:37
嘿嘿,果然索靖哀这句有些牵强了。。。索靖作为不很著名的历史人物,我好歹知道他写字写的不错,还挺能打 ...

把眼光停留在索靖 在歷史有沒有業績,就是失之東隅了。這句其實是借用和索靖 有關的一個著名的典故,”荆棘铜驼。指的是亡國之悲。
《晉書》卷六十〈索靖列傳〉~648~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與鄉人泛衷、張甝、索紾、索永俱詣太學,馳名海內,號稱「敦煌五龍」。四人幷早亡,唯靖該博經史,兼通內緯。州辟別駕,郡舉賢良方正,對策高第。傅玄、張華與靖一面,皆厚與之相結。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荆棘中耳!」

点评

这样解释, 有一点道理。但是和恒水放在一起, 还是不够贴切。 因为后来的天下大乱, 并非起源于恒水之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00:00
铜驼这个典故我还真知道,可惜没把索靖跟它拉到一起。但如果是“亡国之悲”,那么“洹水谁怀索靖哀”是怎么解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57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0

主题

60

回帖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14-8-2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8 23:20
您搞得这么郑重干什么,我一下子有压力感了。。。

为了提醒而保护您啊。 如果此作不合适贴在这里, 删去即可。

点评

没有啊,放这里很合适啦。。。只是您写的太客气,又是“恭请”什么的,大家一起玩,互相学习,您别这么客气就好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4-8-27 10:17
與友二三人次合浦到銀灘洗海水浴至夜分
句容·穿越梅嶺
八桂流雲浮北海,風吹海樹白雲間。

《七律——海浴》作者:穿越梅嶺 点评:一苇一苇

八桂流雲浮北海,風吹海樹白雲間。——开笔重复出现“云”与“海”,似有意为之,醒目之用。
小村猶有坡公祀,合浦能無太守還?——颔联以合浦与东坡的故事承一笔,使得诗中更有人文色彩。
潮鎖樓船漁火動,沙橫足印客心閑。——此联甚妙!就海滩景色实写,一明一暗,一大一小,一动一静,妙!
波光隱約相逢處,海月沉沉海上山。——结句“海月沉沉海上山”颇有画面感。波浪涌起,映着月影,如缥缈仙山一般,收得悠远漂亮!



一苇胡言:
此作我觉得“海”字忒多了,如果说首联为了突出“海”,那么结句就不必再用,何况又是重复使用。个见,梅岭老师一笑!

点评

說老實話,這首詩我用'海"時,也想到重複的太多,是不是有違律詩之法,就現在的基調來看,我也試改了好些字,但都覺得不滿意,首句的“北海,”是地名。對句“海樹”是物名。結句的“海月”是海上的月亮,“海上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00:02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0

主题

60

回帖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14-8-28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28 23:29
所以说,俺那句评论,完全没错

梅岭哥哥的诗,是最不好评的,通常情况下,是拽文弄典,七拐八弯,最后说 ...

河南那条河里挖不出合适的典, 实在没办法。

点评

你得顺着梅岭老师的思路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00: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5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