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一苇一苇

【百家争鸣】第一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8 23:02
《七律——用袁世凱【懷古】韻亦寫一个》作者:穿越梅嶺 点评:一苇一苇

雨花臺上有人來,天雨落花萬境 ...


用袁世凱《懷古》韻亦寫一个
句容·穿越梅嶺
雨花臺上有人來,天雨落花萬境開。           
一念貪癡謀作帝,千秋功罪恨成灰。
兒孫只讓孫郎笑,洹水誰懷索靖哀。
陳迹斑斑荒草淺,江流日夜繞高臺。



话说,梅岭哥哥的诗,是最不好评的,通常情况下,是拽文弄典,七拐八弯,最后说一件或者几件事,肚子里没那半壶墨水,甚至连你的诗在说啥,说不定都弄不明白。

又话说,俺一直强调,对律,俺的确是没花多大功夫的,也许因为性格跳脱的问题,所以宁可去弄长短句,弄长调,也不愿意弄律。

但这篇作品,也不能老这么放着是不,您都发了两天了,所以俺也就只能大着胆子,评那么一把,若是外行评价内行,您可不准怪罪哈。



雨花台是啥地方俺就不说了,有三千多年历史,里面经历的典故也很多,记得俺上一次去的时候,大约10多岁,那时候还有雨花石可以捡,估计现在是没了。

天雨落花句,说不定没去过的,还不一定清楚,俺模糊地记得那里是有一个碑,那个碑貌似是个什么佛教大师的题词,具体谁俺忘了,那里面就有个天降花雨区,那个区种了好多的花,好像是记录一个啥佛教天降花雨美景的,由于年数太久,记忆不是很深刻了。

颔联,主要在说袁世凯,这个人从历史评价来说,争议很多,其实就他本人来说,除了搞了一次帝制复辟有点显得不合时宜外,从他本人对历史及当代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来说,其实还是值得赞许的。比如说,他带头平定了朝鲜的兵乱,并带兵打退日本人的进攻,获得朝鲜人民的一致赞许,算是当了一把明朝的李如松、麻贵,而后世对那两人是赞许有嘉,惟独很少提到袁世凯,这也是不公平的。又比如,他致力于训练新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他训练的军队,也是民国北洋新军的前身,因此,对为难时期的中国军事也是有一定的贡献的。

至于他对戊戌六君子的告密,称帝,则又是被后人所不齿的,都众所周知,也就不说了。应该说,这个人应一分为二地去看。

而梅岭兄的“功罪”二字,也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颈联,是这首诗最关键的两句。不同的理解方式,可能也会有不同的文意出来。我理解的只是一家之见:

公元229年,孙权于南京建都,创造了吴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繁荣一时。而孙权的文治武力,自然是被后世赞颂的。

而索靖,

点评

感謝評點,我給一葦的回帖你也都看到了,結合一葦的評點、加我的回答,及你評說,基本就是這首詩的基調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40
日本帝国最畏惧的人就是袁世凯。 他们的阴谋诡计 破坏了袁的成就和威望。 可惜中国人不明就里, 傻呼呼地反对 袁世凯称帝, 殊不知各类野心家侍机篡国。 天下终于大乱, 灾难降于九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38
发表于 2014-8-2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4-8-28 23:26 编辑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8 23:02
《七律——用袁世凱【懷古】韻亦寫一个》作者:穿越梅嶺 点评:一苇一苇

雨花臺上有人來,天雨落花萬境 ...

雨花臺上有人來,天雨落花萬境開。——开笔写“有人来”,这个人是谁?袁世凯!承句有点过了,“万境开”不至于。


來人指袁世凱。雨花臺的得名是因為南朝是高僧雲光在這裡講法落花如雨得名,說明他講法講的好,萬境未知而開。老袁上來,在高僧講法之地,開了什麼境呢?這句看似實寫,實是虛寫。
不知道這樣對不對:coffee

点评

说说你那索靖问题吧,写他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给咱剖析剖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18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发表于 2014-8-2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8 23:02
《七律——用袁世凱【懷古】韻亦寫一个》作者:穿越梅嶺 点评:一苇一苇

雨花臺上有人來,天雨落花萬境 ...

索靖那一联,俺的理解,是这样的。
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书法家,他的《草书状》很有名,乌镇还出土了一个索靖明王庙碑,不知道是不是搬到雨花台附近去了,因为我很多年没去了,所以不敢确定。恒水,也出土过一些书法文物,是不是里面有索靖的东西,俺不知道。
而这句的意思,我感觉是,后人功过的问题。说穿了就是一句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感叹。
孙权,定都南京,建立了当时的繁华盛世,所以后人多赞许他。
而索靖,尽管竭其所能,却未能阻止历史的步伐。借此暗喻袁世凯的成王败寇问题。
大致是不是这意思,不敢确定。

点评

早说你弄这篇我就弄别的了。。。 颈联,听听梅岭老师的说法吧,咱们俩别这儿胡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19

0

主题

60

回帖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14-8-2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圣雄甘地 于 2014-8-29 00:12 编辑

      念奴娇 追思
  圣雄甘地诚惶诚恐恭敬润色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
天下谁不期好吏?把泪焦桐成雨。
沙积,亡忧沙漫,百姓生亡系。
暮霜朝雪,未伤豪意壮气!



依旧月皓如昔,思君夜夜,肝
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
成事一职,造福一处,遂了平生意。
绿涓滴我,涌它千顷澄碧。



(新韵)


注: 第二个“此”字处应为平声。 为修辞效果, 保留该字。













点评

朋友明顯的是我們的熟人,當知我們開這個欄目的不少誰來難為誰,也不是誰來砸誰,一葦首席在前言中也說的非常明白: 以评会友,以评学诗——【百家争鸣】老栏目新开张! 这里是读诗、品诗、评诗、学诗的地方,没有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00:23
您搞得这么郑重干什么,我一下子有压力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20
您搞得这么郑重干什么,我一下子有压力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20
发表于 2014-8-28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4-8-28 23:10
雨花臺上有人來,天雨落花萬境開。——开笔写“有人来”,这个人是谁?袁世凯!承句有点过了,“万境开” ...

说说你那索靖问题吧,写他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给咱剖析剖析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28 23:16
索靖那一联,俺的理解,是这样的。
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书法家,他的《草书状》很有名,乌镇还出 ...

早说你弄这篇我就弄别的了。。。
颈联,听听梅岭老师的说法吧,咱们俩别这儿胡猜了

点评

綜合大家的意見,對第六句斟酌進行修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14:06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雄甘地 发表于 2014-8-28 23:17
念奴娇 追思
  圣雄甘地诚惶诚恐恭敬润色

您搞得这么郑重干什么,我一下子有压力感了。。。

点评

我一直覺得這首詞在哪裡讀過,印象很深,想了一下午,突然記起習大大有關寫焦裕祿的,百度一下,個人不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9 00:17
为了提醒而保护您啊。 如果此作不合适贴在这里, 删去即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50
那首词你弄还是我弄?别又搞重了,你有兴趣就你弄,俺搞搓衣板去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23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雄甘地 发表于 2014-8-28 23:17
念奴娇 追思
  圣雄甘地诚惶诚恐恭敬润色

您搞得这么郑重干什么,我一下子有压力感了。。。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8-28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8-28 23:20
您搞得这么郑重干什么,我一下子有压力感了。。。

那首词你弄还是我弄?别又搞重了,你有兴趣就你弄,俺搞搓衣板去哈。

点评

你怎么还搞搓衣板??不是弄完了么? 你看看一楼的贴子还有多少没评的,从前往后捋吧,排队比较公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25
发表于 2014-8-2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兒孫只讓孫郎笑,洹水誰懷索靖哀。——通常如果上联有重复用字的话,下联也应以重字来对。孙郎句当就金陵雨花台来说孙权,洹水谁怀索靖哀,这句很深,我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大体是袁某曾经避居安阳洹水边谋划颠覆清王朝的事儿,本来是好事儿却被他后来复辟抢了风头。而这里“索靖哀”指什么就不是太明白,是索靖最后在洛阳虽胜却身死么?




有人曾經說過我這詩是以詩評袁詩,可能就是句這個孫郎而來的。因為袁詩中提到了孫策,孫權承兄餘業,一統江東,連老曹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而老袁的兒子偏偏沒用。這裡是暗用老曹這個典。當老袁隱居在洹水之旁和一幫人謀劃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那個味故國而傷懷的索靖呢?

点评

嘿嘿,果然索靖哀这句有些牵强了。。。索靖作为不很著名的历史人物,我好歹知道他写字写的不错,还挺能打仗,以前学《雁门太守行》时知道他是第一个雁门太守,最后死于打胜了的洛阳之役。 洹水我首先想到袁世凯的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37
你这个说法,估计10个人来看,有九个半猜不出来,还有半个是撞上的,还不见得撞得全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30
所以说,俺那句评论,完全没错 梅岭哥哥的诗,是最不好评的,通常情况下,是拽文弄典,七拐八弯,最后说一件或者几件事,肚子里没那半壶墨水,甚至连你的诗在说啥,说不定都弄不明白。 有你这么拽典的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28 23:29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5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