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中华诗人

夏爱菊作品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3-3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之所以用粉红石榴作为书名,而不是用具有普遍性的火红色石榴花,这也许在彰显她诗词作品的个性和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3-3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知道,由于人们的学识、阅历、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文学表现手法的不同等等,因而优秀的诗人,一般都形成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格,就如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样。譬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雄浑沉郁,白居易的平易自然,韩愈的雄健壮丽等。出版了七部诗词作品的夏爱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那就是追求澄澈透明,朴素淡雅,平易自然。我们看她的《月季花》:“秀色号长春,清香飘也匀。无须争日月,得露便翻新。”看起来似乎随手拈来,漫不经心,而读起来却有韵味,有一种清新恬淡的感受。月季花期很长,所以叫“长春”,接着一句“清香飘也匀”,写出了花香的特点,前人没有这样说过,因此新颖;赋予“香飘”的一种状态“均匀”,更添韵味。本来花开是争日月的,诗却反说,转得出人意料,结句很到位,说出了“无须争日月”的原因,那就是得露水沐浴就开新花。此诗词浅意深,耐人咀嚼,引人深思。自古以来,一直盛行以辞采、技巧或学问为诗词的写作取向。那些艰涩深奥的文辞作品,那些精打细磨的工匠式的作品,作为经典被推崇、效仿,不仅形成了写作传统,也塑造了审美范式。但夏爱菊却独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事实上,诗的本质是“言志”,是发乎心声。诗是艺术,也是生活,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多地不是修辞、不是审美、不是文化的标榜,而是自己经验、感受、情绪等等的心灵状态。口语化的诗,白话入诗,能够更直接的表露感情。对夏爱菊来说,生活就是诗,是更真实的诗。她说:“尘事千般皆入眼,山川万里可成诗”。读夏爱菊的作品,感觉她就是在努力体验生活的“原生态”,是要把生活活生生地表现出来。她的诗词作品来自生活,写得浅显易懂,清新活泼,容易读,容易记。她有一首写《送诗词书刊到麻城市白果镇小学寄孩子们》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3-3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朝阳鲜亮时,名篇多读岁相宜。
学诗可以增灵秀,有识方能多作为。
今日青苗明日树,长江后浪大江词。
传承古韵千秋代,文化强邦赖接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3-3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诗用“朝阳”、“青苗”比喻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形象切贴,用通俗的语言教导孩子“名篇多读岁相宜”,“学诗可以增灵秀,有识方能多作为”好记,易学;结句寄予厚望,用情真挚,所以感人。白果小学三(四)班的孩子们当天就背熟了。这样的诗,不就是白居易“妇孺能解”吗?这样的诗,直抒胸襟,素色清香,不仅没有直白生硬的口水感,反而流露出一种朴拙、真实的味道,这就是一种境界。寻常语亦诗家语。夏爱菊的诗词作品,把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悟直接抒发出来,造语亲切。她有一首《寄儿》的诗,“如今各有乖乖宝,事业家庭都很好。知道收成贵在勤,年轻时候躬耕早。”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现状的由衷喜悦之情,同时又对儿子提出了要求,寄予了母亲对儿子的厚望,好像在说家常话,那样亲切,温馨,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情意。可以说,夏爱菊是真正把素淡之美体现到艺术审美和文学创作中去,因而形成了她独特的素淡之美,简单而真挚,朴直而醇厚的风格。这就是她阳台的“粉红石榴”而不是遍地的“火红石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4-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夏爱菊来说,诗就在身边,俯仰皆是。但诗就是诗,是升华了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她对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从诗的角度进行审视,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4-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对丰富生活的随意摄取。生活是多方面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一经诗人的眼睛发现,用诗人的笔再现,就呈现一种美感。“寻常日子融融过,经雨经风两手牵。”(《寄夫君》)体现夫妻的真挚情感;“笑着辞收压岁钱,要留奶奶出书刊。”(《祥儿》)体现对祥儿懂事、善良、纯真的欢喜之情和由衷赞赏;“人间有此琼浆液,纵不贪杯也要尝。”体现了率真风趣;“神州种下无边绿,人唱欢歌树唱鹂。”抒发欢快心情;“提篮品红杏,拂翠上高坡。”展现洒脱风采;“景愿长随时扩展,心声每伴笔飞驰。”展现豪迈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4-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是随机生发的哲学思考。夏爱菊以女性的敏感以及丰富的阅历 ,更能洞悉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她的诗词作品,注意展现她对生活以及人生的理解,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触景生情,而是向人生、历史、社会层面做更深一步的探索,把诗意引向更高的层次,从而进入哲学的理性思考。看她的《游大冶上冯村登山顶看天池》 :“石级相扶上,飘飘雨湿衣。风光在高处,不看不思归。”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风风雨雨,因而离不开与别人的“相扶”,这就是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站得高看得远,转结句,不就是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吗?不就是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吗?用浅显形象的语言,揭示了只有努力攀登才能到达人生的顶峰,到达顶峰,才能欣赏到更美风光的道理。她的人生阅历,对生活的感悟颇深。她说:“天无雨雾常明月,心有阳光多彩虹。”这是她哲学层面的思考,体现了她的气魄胸襟,以及对人生的取向,读来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4-7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是写景写事的诗画融合。描写景物,纯粹写景,不写进自己的情感,但却给人以美的愉悦。如她的对联《赞绿化》:“望山川,花繁树绿;游村市,鸟语风清。”花繁树绿,是指绿化的面积广,鸟语风清,是指绿化带来的清幽。景语即情语,我们从中能够体悟到绿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既是诗,又是画,诗中有画。再如对联《题安忠国画<清风居>》:“一鸟云天外;几家山水间。” 通过字面,我们能够想象到有巍峨的山峰立在我们面前,有清澈的水在奔流;有鸟在飞,可以知道这里有繁茂的树木;这山水间,绿树掩映着几家房屋,是为“居”;有树,有水自然有“清风”,具有田园风味。仅仅十个字,就高度概括画面的内容,可谓精到。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清幽和恬静,这是画中有诗。写事件,诗人喜欢用白描的手法再现事件的原貌,让人有种真实感。我们看她的词《赤枣子•打板栗》:“长竹棍,竞攀高,根根伸向树枝梢。如雨刺球天上落,铁钳拾取竹篮挑。”只写人物的动作,简洁、凝练,就是一幅简笔画。曲《【仙吕•四季花】农家之一》“ 北桃园一片红霞。东院雪梨花。南园菠菜黄瓜架。塘里养鱼虾。住新家。有孩儿练奏琵琶。”红霞、梨花,着色鲜明;菠菜黄瓜架,池塘养鱼虾,表现的是清闲安适的生活;"住新房”,显示农村新型农民的富有;“孩儿练奏琵琶”,体现新农村儿童的更高追求。远近景交错,动静结合;有景有人物,深化了主题。该曲构思巧妙,结构分明,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4-7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草成一章祝《粉红石榴》付梓并用其韵:
不爱深红爱粉红,真心守得在林丛。
内修恬淡香偏远,外敛张扬意自丰。
雨露飞来润豪气,时光流转趁和风。
月华云影添诗趣,大写人生句要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7-4-7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0一七年二月十八日于济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3 06: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