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诗词理论] 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的早期形态

[复制链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完成各项社会事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六艺”中,“艺”“技”是没有区别的,这种将艺术与非艺术“混杂”并列的分类理论,是以实用功能为标准的类型划分,而非针对艺术本体的类型划分,更没有从审美角度论及“艺”的风格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乐”活动的教学内容来看,其所包含的“诗”“舞”“乐”中,已出现较为具体的划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雅、颂指的是诗歌的体裁种类,而赋、比、兴是指用于写作风、雅、颂三种诗歌的艺术手法,《诗经》的艺术形态已初具文体风格的意味。相较于“六艺”而言,“六诗”“六义”已经摆脱了艺术与非艺术的“混杂”问题,是专门针对诗歌、较为纯粹的“艺术”类型划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时代局限,荀子未能挣脱政治道德框架的束缚,从非功利的视角来认识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但荀子能以精炼简洁的范畴语汇,从欣赏的角度对音乐自身的风格特点及类型进行区分概括,这在古代艺术风格类型史上尚属首次,对后世风格类型理论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艺术”相关的类型划分,还有基于时代治乱之“音”的区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代,“赋”作为时代文学的代表盛极一时,内容上侧重“体物写志”,形式上侧重“铺采摛文”,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的溢美之词大肆铺陈,力求通过巨细宏微、细腻模拟的描绘,实现对世间万物的把握与囊括,涌现出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赋家。然而,理论批评领域相关“赋”体类型区分,并未完全从文体自身出发进行审美观照,而是特别强调儒家道统思想的核心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秦两汉时期相关“艺术”的理论批评,尚未出现专门意义上的风格类型理论探讨,更多的是从实用功利或道德教化着眼,但相关批评语汇、分类方法等却对后世艺术风格类型理论具有启示作用,应视为古代艺术风格类理论的“萌芽”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时期人物品评对个性的崇尚,对美的发现,艺术创作实践取得高度成就,涌现出大量风格迥异的名家杰作,促使理论批评的重心逐渐从艺术外部“实用功能”转向艺术自身“审美价值”,表现出对“风格”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文论、诗论、书论、画论等批评领域相关“风格”的言论体例比比皆是,用以表达“风格”之意的概念也相当丰富,如“体”“体制”“体韵”“体法”“体格”“风格”“风”“风骨”“气”“气候”等,从多重角度对艺术自身的风格特点进行审美观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家不仅认识到个性风格的独创价值,还围绕风格的成因、类型以及品评等相关问题作了探讨。就“风格类型”理论而言,既有体式风格类型的区分,也有风格类型的审美概括,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风格类型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丕以“雅”“理”“实”“丽”对四类文体进行分类概括,简洁而凝练。就所用范畴语汇来看,除“丽”之外,其他三个范畴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风格”范畴,这种“混杂”并列,某种程度上是对前代相关“艺术”类型划分的延续,依然含有“实用性”成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4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