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玄学的兴盛与论说文的繁荣 —— 正始论说文的文化学阐释

[复制链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新雅句!描写生动!流畅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生动,切题入味;蕴藉含蓄,余韵耐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1-3 23:48 编辑

在理论上首先是言意之辨动摇了儒家经典文本的神圣性.旧的权威业已衰落而新的权威尚未确立 ,一方面固然造成“论无定检”的思想混乱,另一方面又使作家可以不循前轨独标新义 ,因而形成此时论说文“师心独见”的特点。——主流思想的混乱自然会造成社会的不安,进而使得其它思想找到了滋生的空隙,于是以道学为基础的玄学和名学思想自然成为了魏晋人的一种可能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1-3 23:52 编辑

“师心独见”就是写论说文时既不仰古人的鼻息 ,也不随当时的大流唱和 ,而是经由认真思考独得于心。如果只知道引经据典,通篇充斥着圣贤的古训 ,自己的思想就将窒息停滞 ,自己的大脑就成了古人的跑马场。——这是背离传统思想的大胆,似乎一切儒家正统思想都成为了文化人反驳的靶子。有利的一面是促进哲学思想的大碰撞,不利的一面是造成以儒家思想为体系的社会上层意识的冲击,进而使得社会出现极为动荡的可能性。事实也正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1-3 23:54 编辑

要做到“师心独见”还要敢于不同于“常人”,敢于质疑“常理”,敢于否定“常论”,敢于超出“常人之域”——一言以蔽之就是所有的正统、常规的思想和制度都成为了否定的批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1-3 23:57 编辑

他认为读经习礼违背人的本性 ,人们学习六经是现世利益驱使的结果 ,——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说,学习所谓的各种知识,特别是传统的儒家知识的确是意见违背人之本性的痛苦的事,但是文化人还得努力学习,是因为现实生存的实际立意促使他们必须这么多,这一点嵇康可谓认识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1-4 00:06 编辑

音乐以其自身的美妙与否为主 ,而无关于人的哀乐之情 ,哀乐之情源于人的感情变化 ,而与音乐是否美妙没有关系。 音乐本身是否有哀乐至今仍然是音乐家和理论家们的不解之谜,但这丝毫不影响嵇康此文的理论价值 ,他能提出这一问题就说明他思辨的深度。——音乐有无哀乐观应该来讲是值得探讨。音乐本质上是一种有韵律规律的声音,说到底还是声音,声音本身并没有什么哀与乐,所谓哀乐只是人听音乐所产生的心理情感,所以音乐的哀与乐从本体认角度来看是不成立的。嵇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尽然,因为人之所以会因为音乐而产生哀与乐的情感诗人之所以为人所具有的独特性,所以音乐作为存在的无形的客观物一旦与人相联系起来,自然就会有哀与乐的区别,即便这不是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嵇康只看到了音乐的物性而没有看到人性化了的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学的兴盛使一大批思想家宅心玄远 ,经虚涉旷 ,得以跳出儒家传统论说文不是议政便是论史的窠臼 ,或追问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始论说文之所以能剖析幽微 ,严谨精密 ,是与当时的文化氛围及其士人逻辑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1-4 00:10 编辑

汉武帝定儒学于一尊后 ,先秦的名学陷于沉寂 ,汉魏之际魏武帝以法术治国 ,人们通过循名究理的形名学研究治国之术 ,加之曹操有鉴于当时社会舆论和用人只“采其虚名 ,少于核实”造成的恶果 ,强调评价人材应“循名责实” ,“名实相副”。 这些因素导致人们对名学的重视。——所谓名学,其本源是战国时代的名家思想,这是一种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论学说,所体现的形式就是名士的辩论甚至是诡辩,严密的辩论则是现代逻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