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2-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画家沈石田收到友人的一封信和一盒礼品,信上写道:“送上琵琶,请笑纳。” 沈画师打开礼盒一看,原来是吃的枇杷而不是乐器琵琶, 便回信道:“承惠琵琶,听之无声,食之有味。”友人读了回信,知道写了白字,十分惭愧,作打油诗自嘲:
枇杷不是此琵琶,恼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也有人作
枇杷不是这琵琶,想是先生笔下差。
琵琶若是能结子,锁呐岂敢不开花。
此诗称为归谬诗。归谬诗,就是指用归谬格创作的诗词。归谬法,就是故意把对方的谬误向前推进一步,使之变成更加显而易见的荒唐可笑的一种手法。下面的诗就多为归谬诗。
还有一个秀才写信给友人,不但把“琵琶”错作“枇杷”,而且还把“舴艋”作“蚱蜢”。友人收信后,写了下面的联子回敬他:
筵上出枇杷,吃呼?弹乎?
原本是无声之乐;河中观蚱蜢,
蹦也!跳也!还同那不系之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