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4-8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怪你们,你们大部分人只管写诗,平时不会去管各种音韵的,所以看到我们从事的研究会大吃一惊,或感到不可能如此。你提的问题,我在《科考所用的韵书 刚刚编辑整理》写得清清楚楚。宋朝有自己的韵书。何况刘渊的平水韵印出来不久便亡国了,南宋来不及用它的,所以流水韵在南宋末年、元朝、明朝都只在民间使用,它的生命力在于使用方便。如果不是碰到清朝,平水韵将是什么命运,还真说不清。
另外各位先生爱护平水韵精神可嘉。但历史是向前的,全国要有一个统一的官方语言,这是不可逆时代而动的大问题。我也是南方人,我也热爱我们的方言,但中国不成为文化强国,就不是真正的强大,而文化强国的前提就是要有统一对外的语言,古代叫官话。普通话虽不是正统的汉族语言,但从五代开始发其端,经过辽、金、元的经营,由十六州到整个北方,再到全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现在已全国推广了普通话,它的优势越来越大。
至于新韵存在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应该说得很详尽了。我们在写诗当中,某些韵部可以按自己的设计搞小些,就不会出现与平水韵写作出现的一样问题:看得清楚,读得糊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