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许传刚

用韵的情与理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4-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4-8 14:02 编辑

1平水韵是不是山寨,并不重要。在我看来,王文郁版本也好,刘渊版本也好,佩文韵府也好,都可以用平水韵作为代称。具体细节,喜欢深入研究的,可以继续探讨,不影响普通爱好者正常使用。

2对于切韵的精简,并非金宋开始,他们更多只是对唐代做了总结和固化。

3洪武正韵一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清朝,由于对明朝的刻意仇恨,销毁和严禁翻印洪武正韵、这个说法不知道出处在哪里。


4却把元朝明朝已不用的平水韵改头换面成《佩文韵府》做科考韵书,这个说法似乎是说元明两朝的诗都不是用平水韵创作的。不知可有证据。

点评

1.对用户来说的确不重要。对研究者来说却很重要,甚至非常重要 2.对于切韵的精简,各朝各代在进行,首先就是唐朝,唐朝的唐韵,修改了几次才定型。“金宋开始,他们更多只是对唐代做了总结和固化”。不全对,应是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4: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4-8 14:01
1平水韵是不是山寨,并不重要。在我看来,王文郁版本也好,刘渊版本也好,佩文韵府也好,都可以用平水韵作 ...

1.对用户来说的确不重要。对研究者来说却很重要,甚至非常重要
2.对于切韵的精简,各朝各代在进行,首先就是唐朝,唐朝的唐韵,修改了几次才定型。“金宋开始,他们更多只是对唐代做了总结和固化”。不全对,应是总结与修改
3.历史有记录,你只要知道这是历史就够了,不是这里要翻印的,那是历史版的问题,在那样的版块,我就会大谈特谈了。不过我可以顺便告诉你,明朝做得比清朝还更厉害,把元朝搞的科考韵书毁得一干二净,除了某些书籍留下元朝韵书书名和简单介绍,韵书一页也找不到了。洪武正韵虽然没有再版,但起码清朝没有全国收缴,所以清亡后又能重见天日。只是假如清不禁止,洪武正韵不是现在大家说的没多大作用。应该说它比平水韵进步了许多。到现在也不会为平水韵是非这么大动干戈了。
4.请看本版我的《科考所用的韵书 刚刚编辑整理》。其中的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因为这些资料本来是供我自己用的,我没必要搞假的资料骗自己。

点评

1对于研究者自然很重要,而且应该比较严谨的态度,尽量不要戏说。 2更多只是对唐代做了总结固化。和总结与修改。区别似乎不是很大。总之是以总结为主,修改为辅。 3也就是说,清朝,并没有由于对明朝的刻意仇恨,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4-8 15:04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8 13:55
说文、尔雅是字书不假,字书本身就具备识音认字宗韵释义的功能,我有说是韵书么

李登、吕静、阳休之们编 ...

“中国最早的韵书是切韵么,李登、吕静、阳休之们哪里去了呢

说文、尔雅音义等又哪里去了呢”这是谁说的?不是同一类你为什么不说清楚?
韵书推源,那就不止李登、吕静、阳休之者几个人,南北朝还有一批人呢。李登的声说的确有人说是最早的韵书,但你要知道它没有分部呢,不合韵书体例。若如此说,四声说的前辈全写的是韵书了。吕静是晋朝的音韵家,写有《韵集》,但你要知道,晋朝时连四声都分不清,南北朝才定四声,但没定平仄,在平仄没定的时代,不管写出什么韵书,都不是真正的韵书。同样,李登是三国时人,比吕静都早,所以他不可能对它的《韵集》分部,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平仄呀。有了百度,什么都可搜到,但搜到的不等于就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你老兄花费了我太多的时间啦。我们还有许多任务要完成呢,不回答,你又会说我架子大。我感到已对得起你了,因此你的帖子不再回答,只答复别人的。对不起啦


点评

你还架子 陆法言切韵之前的韵部分类是按宫商角徵羽而分的,读过沈约与陆阙之争的人都没白这点,你的这点学问蒙三岁小孩还差不多,小孩子,学好普通话哈 做学问就老老实实地去作学问,带着极端激进的个人偏见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7: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4-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8 14:33
1.对用户来说的确不重要。对研究者来说却很重要,甚至非常重要
2.对于切韵的精简,各朝各代在进行,首先 ...

1对于研究者自然很重要,而且应该比较严谨的态度,尽量不要戏说。
2更多只是对唐代做了总结固化。和总结与修改。区别似乎不是很大。总之是以总结为主,修改为辅。
3也就是说,清朝,并没有由于对明朝的刻意仇恨,销毁和严禁翻印洪武正韵。
实际上,清代是有翻印洪武正韵的,官方并不严禁,至少不可能几百年一直严禁。只是确实没有什么人买账而已。
4先生的说的文字,仔细看了一遍,里面并没有有关元明不用平水韵的记载,倒是看到有说,除了科考,民间用韵一向自由。

点评

你很认真。 1.一点戏说味也没有,我的论文一向严谨,没事实不捏造。我要对得起我们奇诗派的数百诗友 2.对你来说,可能区别不大,对我们来说不一样 3.销毁了,但没明朝对元朝“革命”的彻底。清朝开始时这样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5: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4-8 15:00
1对于研究者自然很重要,而且应该比较严谨的态度,尽量不要戏说。
2更多只是对唐代做了总结固化。和总结与 ...

你很认真。
1.一点戏说味也没有,我的论文一向严谨,没事实不捏造。我要对得起我们奇诗派的数百诗友
2.对你来说,可能区别不大,对我们来说不一样
3.销毁了,但没明朝对元朝“革命”的彻底。清朝开始时这样做的,“至少不可能几百年一直严禁。”有可能。没研究,不否定也不肯定。我不是历史学家,但估计最少早中期(到乾隆朝)是不可能印的,因为那是文字狱最严的时期,有人只是印了一般的禁书都一家抄斩呢。你该同意此看法吧。因此不是“确实没有人买账”的问题
4.民间谁管的了,民间用韵,有诗以来都是自由的,除了科考没有任何法律限制用韵。题目也是针对科考,宋朝元朝明朝官方绝对不用平水韵,清朝是改头换面的用,这概括的清楚吧。封建时代读书不为科考还读什么书
我的回帖一向就事论事,不转弯抹角,硬邦邦的,如果无心触犯了网友,请原谅

点评

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这个绝对没有问题。 现在就是这个问题。宋朝元朝明朝官方绝对不用平水韵,清朝是改头换面的用, 如果按照先生说的是事实,那么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间-----或者说这千年来的诗集作品。到底用的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5: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4-8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8 15:26
你很认真。
1.一点戏说味也没有,我的论文一向严谨,没事实不捏造。我要对得起我们奇诗派的数百诗友
2.对 ...

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这个绝对没有问题。
现在就是这个问题。宋朝元朝明朝官方绝对不用平水韵,清朝是改头换面的用,

如果按照先生说的是事实,那么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间-----或者说这千年来的诗集作品。到底用的都是什么韵。如果与平水韵是吻合的,说明了什么。

点评

这不怪你们,你们大部分人只管写诗,平时不会去管各种音韵的,所以看到我们从事的研究会大吃一惊,或感到不可能如此。你提的问题,我在《科考所用的韵书 刚刚编辑整理》写得清清楚楚。宋朝有自己的韵书。何况刘渊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6:06
这两手唐朝科举试律诗,是否算作【出韵】?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七虞】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七虞】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七虞】 乘流喜得路,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4-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4-8 15:33
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这个绝对没有问题。
现在就是这个问题。宋朝元朝明朝官方绝对不用平水韵,清朝是改 ...

这两手唐朝科举试律诗,是否算作【出韵】?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七虞】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七虞】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七虞】
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七虞】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十一尤】
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七虞】


唐元和六年(806)侯冽进士省试帖《金谷园花发怀古》

版本一:
金谷千年后,春花发满园。【十三元】
红芳徒笑日,秾艳尚迎轩。【十三元】
雨湿轻光软,风摇碎影翻。【十三元】
犹疑施锦帐,堪叹罢朱纨。 ========【寒韵】
愁态莺吟涩,啼容露缀繁。【十三元】
慇勤问前事,桃李竟无言。【十三元】

点评

借韵而已!借韵,只能出现首句一说,是近代学者对前贤之语断章取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9 14:20
唐朝的律诗开始是不许邻韵通押的,因为第一句不押韵。邻韵通押的具体时间三羊能看告诉我么?后来邻韵可以通押,但只限于第一句,其他句是不许可的。因此这两首是病韵。但南宋以杨万里为首,已在冲击这种限制,出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4-8 15:33
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这个绝对没有问题。
现在就是这个问题。宋朝元朝明朝官方绝对不用平水韵,清朝是改 ...

这不怪你们,你们大部分人只管写诗,平时不会去管各种音韵的,所以看到我们从事的研究会大吃一惊,或感到不可能如此。你提的问题,我在《科考所用的韵书 刚刚编辑整理》写得清清楚楚。宋朝有自己的韵书。何况刘渊的平水韵印出来不久便亡国了,南宋来不及用它的,所以流水韵在南宋末年、元朝、明朝都只在民间使用,它的生命力在于使用方便。如果不是碰到清朝,平水韵将是什么命运,还真说不清。
另外各位先生爱护平水韵精神可嘉。但历史是向前的,全国要有一个统一的官方语言,这是不可逆时代而动的大问题。我也是南方人,我也热爱我们的方言,但中国不成为文化强国,就不是真正的强大,而文化强国的前提就是要有统一对外的语言,古代叫官话。普通话虽不是正统的汉族语言,但从五代开始发其端,经过辽、金、元的经营,由十六州到整个北方,再到全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现在已全国推广了普通话,它的优势越来越大。
至于新韵存在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应该说得很详尽了。我们在写诗当中,某些韵部可以按自己的设计搞小些,就不会出现与平水韵写作出现的一样问题:看得清楚,读得糊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4-8 15:42
这两手唐朝科举试律诗,是否算作【出韵】?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唐朝的律诗开始是不许邻韵通押的,因为第一句不押韵。邻韵通押的具体时间三羊能看告诉我么?后来邻韵可以通押,但只限于第一句,其他句是不许可的。因此这两首是病韵。但南宋以杨万里为首,已在冲击这种限制,出现了什么孤雁出群、孤雁入群,到了明朝和清朝,这种冲击更大了,我收了几百首例子,可我们直到现在,格律诗用韵还保存着邻韵相同的限制,与实际格格不入了

点评

唐朝的律诗开始是不许邻韵通押的,因为第一句不押韵。邻韵通押的具体时间三羊能看告诉我么?后来邻韵可以通押,但只限于第一句,其他句是不许可的。因此这两首是病韵。但南宋以杨万里为首,已在冲击这种限制,出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6: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4-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8 16:20
唐朝的律诗开始是不许邻韵通押的,因为第一句不押韵。邻韵通押的具体时间三羊能看告诉我么?后来邻韵可以通押,但只限于第一句,其他句是不许可的。因此这两首是病韵。但南宋以杨万里为首,已在冲击这种限制,出现了什么孤雁出群、孤雁入群,到了明朝和清朝,这种冲击更大了,我收了几百首例子,可我们直到现在,格律诗用韵还保存着邻韵相同的限制,与实际格格不入了

【唐朝的律诗开始是不许邻韵通押的,因为第一句不押韵。邻韵通押的具体时间三羊能看告诉我么?后来邻韵可以通押,但只限于第一句,其他句是不许可的】,这种说法,大概出自王力吧!

【这两首是病韵】?状元的殿试帖或进士的省试帖,竟然出现或存在【病韵】,恐怕难以服众!

点评

王力的《古代汉语》是我们的教科书,几十年了,早已忘了。这个唐时第一句不押韵是我研究明清人邻韵通押大突围时看了别人的研究帖子得来的,也许他仍然是引用王力的话吧。唐诗的历史我没吃透,不敢充内行,你的看法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