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90|回复: 44

用韵的情与理

  [复制链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发表于 2017-4-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韵的情与理
主要观点   刘氏平水韵一直是山寨货,但因为是对切韵的精简,所以很受民间的欢迎,很切合人们的需要,晚唐语音已变,宋时已大变,平水韵只能勉强反映语音,元后800年平水韵韵已与语音完全脱拍,用平水韵写的诗成为可观而不可读的怪物。直到民国时才开始拨乱反正,当今,用今音来写古体诗已成为科学的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
.
韵是为读服务的,当与读脱节就只剩下文字,就如诗经,今天我们读它有许多已读不出诗味(当然,当时它是韵味十足的),诗歌的可读性的价值就丢了许多,化石性就凸显了。
中国最早的韵书是切韵,这是正版货,获得朝廷批准的,从南北朝开始运用酝酿,隋朝定型,一直到唐初,但在写诗中运用起来太繁琐了,于是唐朝进行了一些灵活处理,于是朝廷重订切韵,第二部正版音韵唐韵诞生,写诗可用唐韵,由于方便与习惯,加上语音影响并不很大,所以成为科考韵书。到晚唐大动乱又使语音发生变化,这种动乱一直到宋朝建立。宋时的语音与唐韵已相差甚远,这种变化从日语中可明显看出,汉语输入日本有两次,一次是唐,一次是宋,因此出现许多异音词,比如“人”字,就有两个词,读音明显不同。于是朝廷又制定了宋韵,写诗词可用宋韵了,金朝的平水韵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它简化了切韵,使用方便,因此很受欢迎。被同样是平水人的南宋刘渊翻刻,在南方流行,由于打上了刘记标签,所以它是山寨货。南宋开始,社会又进入大动乱,北方的语音经历契丹辽金元的大变,语音变得面目全非了,到元时,入声都没有了,这时的元曲根本不用平水韵,不是不愿用,而是因为它是演唱艺术,观众原来是蒙人,演唱必须人们听得懂,平水韵一点用场也派不上,于是中原音韵出,可是它对诗词的写作却没发挥作用,山寨平水韵照样耀武扬威。尤其是清朝,由于对明朝的刻意仇恨,销毁和严禁翻印《洪武正韵》,却把元朝明朝已不用的平水韵改头换面成《佩文韵府》做科考韵书,使诗词离实际语音越来越远,成为一种用平水韵来排列文字的游戏。直到康有为维新运动,音韵问题才引起了重视,从此音韵开始了拨乱反正的征程,五四运动以后是音韵拨乱反正的深化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音韵拨乱反正的定锤阶段。今天的京剧改革也很说明问题,现在的演员唱京剧,都用普通话了,如果用以前京剧语言(洛阳话或说是武汉音),鬼才听得懂呢。京剧改革成为我们古典诗词写作的表率。
网络在古典诗词用韵上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矫枉过正阶段,改革开放后,大家对被文革打倒的古典诗词一下热火起来,各论坛的古典诗词版如雨后春笋,平水韵也被人们浓妆打扮出来,论坛平水韵的学习班风起云涌,这些本来都是好事,但矫枉常会过正,于是排斥今音写诗词的风气出现了,许多论坛不让今音诗词立脚,不是讽刺今音诗词不成诗,就是说写的是打油诗。这种习气直到05年左右才得到根本改变,用韵进入第二阶段,多数坚持平水韵的版主都让贤了,今音开始与平水韵和平共处,划出了一条科学的双方都能接受的界限,用今音或平水韵可不论,但不得古今音混用。后来诗词协会公布了中华新韵,虽然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得到多数人认可。今音基本上一锤定音了。当今诗词的共识是双轨制,这是正确的,但这毕竟是暂时的妥协,是一种过渡,是向普通话过渡。我们要认清主流,可以预料不久以后,古典诗词用韵将进入第三阶段,以今音为主体的阶段,诗歌将恢复它能读的功能。
有人说古典版块用今音就不成为古典版块,说这种话的人看来搞不清什么叫古典。所谓古典指的是形式与语言,而不是声音,历经几千年,你能定哪个时代的声音为古典?如果平水韵才是古典音韵,那比它早的切韵又该如何?比它更早的诗经又如何?用方言写作的楚辞又如何?比切韵晚的唐韵宋韵又该如何?和它们大不同的中原音韵就不是古典?如果承认它们都是古典,那你如何念给我听,你念的真正古音,我能懂吗?唯有古代的诗体形式,古代的语言结构形式,我们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能掌握,古代的声音今人是不懂的。朱熹曾想恢复诗经的读音,结果演了一场闹剧。因此,我们一般讲的诗词古典都是管其形不管其音的,论音则已是古代汉语的事了。以音来论,用平水韵写作的古典诗词都属于化石作品或半化石作品,可看而不可读。如果有人说他能用平水韵来读诗,其人必定为怪物。
另外,多少年算古?一百年总可以算吧。如果算,则今音也不年轻了,清末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今音不年轻呀,那个时代的人早都作古了。
国际交流用平水韵是较好的办法,是现实的做法,但主体是国内,主次不能混了。正如简化字的主流是正确的,不能迁就国际而还原繁体字,因为文字也是不断进化的,不能复古到小篆大篆金文甲骨文。复古是死路,前进才有前途。
    平水韵早已落后了600年,写出的诗许多都不适宜读,为了能读,许多作者在平水韵中找古今读音一致的字来用,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能看能读了,不是化石作品了,但是平水韵的使用却大大缩水了,不知这是平水韵的幸事还是悲剧。
有的人把坚持平水韵当作是保护国学,但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为什么悠久流长,就是它能与时俱进,不断的改革。文字如此,音韵如此,诗体如此,它们什么时候坚持不变过?现代人用平水韵写诗,不要说别人读不出,就是你自己何尝读得出。你能分得出一东二冬区别在哪?六鱼七虞有什么区别? 十一真与十二文有什么区别?不要说一般的人搞不懂,就是我这个专科毕业的而且一生钻研古汉语的也说不清,据说许多专家其实也不甚了了。这说明我们不能把自己都不懂得的东西当宝,勇敢的抛弃它,把它留给专家们去研究,就如对待甲骨文金文一样,这就是保护国学。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8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发表于 2017-4-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僵化的封建科举考场上,诗韵是为致仕、取仕服务的;在鞑虏马踏中原时,诗韵是为汉民族情结服务的;在行吟者和擅吟者眼中,诗韵又是为读诵吟唱服务的,是为领略格律诗独到的音乐美服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8 11:56
新刊就叫山寨呀,红楼梦新刊了几次,是不是也叫山寨

不管你的学历有多高,不好意思地批评一下,你的学术态 ...

你不懂什么叫山寨,只好不厌其烦的给你解释一下,谁叫我碰到你这样的人呢。
凡非自己创造发明的东西,把别人的知识产权占为己有,就是山寨。红楼梦不管刊印多少次,作者都是曹雪芹,那叫重版。刘渊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平水韵的作者变成了他,按今人概念叫剽窃。我是出于对他的尊敬,并对他发行平水韵的起到的客观贡献,才称之为山寨了。你看似对他爱护,实际上更使他受损。你连新刊和盗窃都分不清,我们有交谈的余地吗???????
至于我的学术态度,20年来在网络上有口皆碑,不是你一个人,何况水平少点水的人攻击得了的。
至于对待网友的态度,我是人敬我一分我敬他十分,有求必应。对我不友好的人我寸步不让,只怪鲁迅教坏了我。哈哈

点评

礼部韵略是工具书,王文郁刊得,刘渊也刊得,若有原本,今之中华出版社也刊得,你贬损平水韵本身就是最大的恶意,是对唐宋诗词文化的割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3: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4-8 13:46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8 12:00
中国最早的韵书是切韵么,李登、吕静、阳休之们哪里去了呢

说文、尔雅音义等又哪里去了呢 ...

记得你们批评人家不懂字典(古时也有叫字书的)和韵书的区别,怎么你就犯同样的错误呢?只怪你小时候少读书,人家懂得藏丑,你却处处丢乖露丑。上此以告诫了你一次,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要忙着指责人,这种坏习气怎不肯改改?
说文、尔雅是韵书吗?今天看在你无知的份上,告诉你几个“第一”吧,希望牢牢记住。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韵书是《切韵》。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 第一部字书是《字通》。 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点评

说文、尔雅是字书不假,字书本身就具备识音认字宗韵释义的功能,我有说是韵书么 李登、吕静、阳休之们编的韵书在哪呢 你别来教我,教好你自己就行了,先把唐韵206韵的废话整掉再回来卖弄你的学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8 1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8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8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