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3-23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三羊多啰嗦一下,与首版探讨!
1、
《刊谬补缺切韵》,更纠错补修版。《唐韵》,是《切韵》增补修定本。
平水韵没有【增改切韵】,而是【删改切韵】。平水韵,只是韵表,不能韵书。所以,平水韵表不具备古文考证的能力!
2、
唐朝时期流行的韵书,并非只有一种。道理吗,如同今天众多种类的字典。传统说法,《切韵》是唐朝的官韵,并不可靠。不然,《刊谬补缺切韵》和《唐韵》,或刊谬、或增补的依据从何而来呢?!
3、
单从考证来说,收字少的远远不及收字多的韵书。例如,【暝】字,《集韵》是平去两读。《广韵》只有平声,《韵补》只有去声。
4、
再如,元競《诗髓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单纯依赖《广韵》,元競的说法就是错误的;相反依据《韵补》,则是正确的。假如说,《切韵》《唐韵》《广韵》,是一脉相承的话,字多调也多的《广韵》为何没有【暝字的平声】呢?再回到元競【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来论,元競所依据的必有另外的韵书!
5、
由此可见:考证古音《切韵》《唐韵》《广韵》《集韵》《韵补》等韵书,不分早晚皆可用!如此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防止遗漏的反映出读音的真是面目!即便这样,仍有遗漏。例如,【浮】字,搜遍所有可见韵书,未见韵母为【u】的读音。通过百度了很多诗歌作品,我们才知道【浮】字,是所有可见韵书的遗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