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如观

试从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来推理律诗的标准定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9 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体,是中华诗体裁之一。格律体发自南朝兴于唐。唐接受了格律体裁又倡导魏晋风骨,使格律体得以健康发展。格律体被科考采用,颁布《礼部韵略》使之用韵统一。格律及用韵一致以便于比试阅卷。科考引领、推动,一直到清末。所以格律体得以千多年不衰。

  格律体,是为诗作品立的从严的韵律格式等规矩。主要有八项规定:篇章格、句式格、字词格、对称格、押韵格、行律格、起承转合格、通变格等。在历代科考中,各朝代对用韵有继承也有改变,但其具体诗规基本呈现越来越严趋势,清代该是最严苛的。

  但是,与格律体并行的有二个,一其他诗体(文人诗体)、二民歌(民间诗体)。用韵也非只有官方韵,还有民间韵(即方言韵)。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唐诗压卷之作,陈子昂《登幽州台》并非格律体,李白《将进酒》《行路难》,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诗作,皆唐诗名作,若出口格律闭口平水平仄,是否有点偏颇?如今诗词联赛又搞这一套,是引导的偏颇。谁不以为,好的歌行体、好的民歌,好的现代诗,一样应得到张扬。

  诗的理论探讨,当然可以研究格律体以及格律诗作品,但不应是中华诗词论坛十几年来营造的独钟格律风气。诗的理论探讨,应是诗坛全方位的各个方面:现代诗、民歌、以及其他各类诗体。不仅是平水韵,而且是今新韵以及民间韵。理论版应呈现百家共荣、百花齐放局面。

  不同诗观,各自可论,也可争论,但不要一吵就开骂,把中华诗词论坛的污水糟粕带到香坛来。骂人,就是没理犟三分、无能的表现。低俗的侮辱人格当警告、删除、屏蔽。营造风清气正理论学术探讨局面。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9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9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19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9 06:17
猜测吧?清诗与唐诗有什么区别?清诗中无准律句?
且看清诗中的准律句例诗:

清朝的科举试律诗,有所谓的【准律句】或【特拗句】吗?

点评

这个课题留给你吧。这是你的强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9 0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9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19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9 06:39
这个课题留给你吧。这是你的强项。

在下三羊找不到【清朝试律诗里的准律句】

点评

说明查试律诗没用,或者你功夫不到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9 06: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9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19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9 06:55
说明查试律诗没用,或者你功夫不到家。

你能查到吗?

点评

王渔洋名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享年78岁,身后因避雍正(胤禛)讳追改士正,到乾隆时,乾隆认为“正”“禛”相差太远,恐流传日久,后人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9 0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9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19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文简古诗平仄论一卷】
王士禛撰,翁方纲(1733-1818),校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清诗话》本。前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朔翁方纲序,后有同年九月二十五日跋。此书不知作于何年,乾隆五十七年渔洋裔孙新城县学生王允肃以其家藏原稿刊行,请翁方纲作序。方纲少学于渔洋弟子黄叔琳,“得遍识渔洋手定之说”(《石洲诗话》卷 六) ,熟知渔洋之学,经其比较,以为与渔洋之说不相悖,故定为渔洋所撰。盖唐代以前,作诗大抵本自然声调。至唐古近体既分,作古诗者为求音节顿挫,转而有意避律,韩愈等人尤为明显者也。宋元人论诗皆未及此,至明初李东阳《麓堂诗话》始论及古诗声调问题。据仲是保《声调谱序》云:“唐诗声调迄元来微矣,明季失,古诗尤甚。吾虞冯氏始发其微,于时和之者有钱牧斋及练川程孟阳。若后之娄东吴梅村,则又闻之于程氏者矣。顾解人难得,惟新城王阮亭司寇及见梅村,心领其说,方欲登斯世于风雅,执以律人,人咸自失。”然渔洋之于古诗声调,生前未见有专书,其议论散见于门人所记《然灯记闻》、《诗问》等语录中。自赵执信窃得其说撰为《声调谱》行世,渔洋后人及弟子辈为捍卫师说,亦发渔洋旧稿,遂有《律诗定体》及本书问世。其或出于假托,自不无可能,然弟子辈习闻绪论,所述必有本。此卷举二十三首作品(四首见于赵谱),于须论之字旁注平仄,偶加说明,较之赵执信《声调谱》形同于无耳。其异于赵谱者,约有数端:赵谱五古、七古皆论,此专论七古,不及五古;赵谱以诗为本,就诗点其平仄,间提示其规则,此以规则为本,先提出规则,后举诗作证之;赵谱论声调主第五字,此兼重第三字,谓“出句终以二、五为凭,落句终以三平为式”。翁方纲按语于原书之论不为苟同,多商榷语。即于“别律句”之说亦持异议,于“平韵到底者断不可杂以律句”之说则谓之“过泥”,凡订误补阙、纠正偏颇处良多。惟其平生最崇敬渔洋,书中每遇抵牾难通处,按语多为之回护,或以为非渔洋之言,或谓非渔洋定论,为大可不必耳。 此书有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稿本、乾隆五十三年 (1788)王允熙刊本、小石帆亭著录本、乾隆五十七年 王允肃刊本、苏斋丛书本、光绪八年(1882)刊天壤阁丛书本、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东京宝书阁、明治二十七年(1894)东京新进阁刊森大来标点本、民国间成都存古书局重印声调谱汇刻本、学诗法程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