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3-10 1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中杂诗
一
日色回溪谷,重阴已半消。群鱼上石溜,水獭出岩礁。(既是“群鱼”,或可“争”。)
=============
“上”比“争”好(“溜”有多义),前者比后者容量大,留白多。争或不争,闲与不闲可由读者自行想象。
二
独坐轩辕台,目送夕阳下。残月数峰西,寂寞苍山夜。(坐,相不好,莫若“在”。尾句“寂寂”,要比“寂寞”高十个层次。)
=============
“坐”字切。这个结论与个人坐送夕阳的经历有关。坐与送,是一种情与景的双重特写镜头。
“寂寂”有余味与余地。此理略同其一之“上”。
青海湖
灵湖渺无极,浮泛入混茫。载地分广野,涵天沉太阳。(湖、无、浮,读着嘴唇吃力。)
=============
这个啊,读一读,貌似杨逍说反了。
高昌
四望唯遗垒,故城今隐沦。不知风起处,满地动沙尘。(“唯”字已涵第二句。)
=============
第二句必须存在,因为“故城”,所以特别。对作者与读者而言,此句都很重要。
错拉山口
碛砾满山口,矮蒿如结毡。年年高处牧,移帐上冰川。(如结,莫若“结如”。)
=============
原句妥贴。个人感觉“如结毡”包含了矮蒿的动态与静态(毕竟有风吹雨打各种状况)。结如毡,说死了。
宿安久拉
四野寂无声,上下皆明净。一夜空山里,雪与月相映。(“何”。)
=============
“皆”,平淡的语气,结合全诗看,是一种淡至极处的澄明平和。
“何”,语气和情绪出现波动,不是不好。可各取所好。
春酒
一步差千里,三生到眼前。举杯方昨日,杯尽已新年。(忽,是。)
=============
已、忽、是三字看起来差不多哈。
但惟有“已”字,可令一首四句一气贯注契合无痕,仿佛是一个人寂寞倾情的盛宴(在作者自己的感觉中)。嗯,“是”字似乎也可达到相同效果。“忽”字有蓦然一惊之感,虽契合诗旨,却乱了诗之气脉。
马
的卢枥下卧,檀溪一跃起。赤兔去如飞,吕布关羽死。(走。)
=============
“去”比“走”好。前者读来更多感慨,良驹已逝,英雄不再,物非人非……令人惆怅莫名十分伤感。
七夕
日月经行处,长河广且深。心心竟何极,相望到如今。(一眼。)
=============
“相望”,两情相悦,遥不可及。有期待有坚贞,约等于隔空相守。一年一度一夕,难慰亦可慰相思之苦。
“一眼”,重于缘起,可见情深。放于此诗中稍嫌单薄了。
珍珠
合浦月圆亏,江淮沙为祟。谁念腹中癥,盈盈一滴泪。(粒?颗?)
===========
珍珠的确有水(泪)滴形的。一般水滴形的属于次品,但其中仍然有极稀有的珍品。
因为畸形或难得,“一滴泪”的文字效果倒是暗合情感顽疾。个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