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梅花山人

准律句不可入词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6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26 00:42
半山主人这是要玩概念游戏的节奏么,平平仄平仄,王力称之为特拗句,也叫准律句,赵执信则直称为律句,七 ...

我非常歡迎有識之士能心平氣和的開展學術研討,文明禮貌,不意氣用事的發言.

点评

王力先生的說法也僅僅是一種說法.古今的詩話,詞話,汗牛充棟.但目前學界的共識好象是:"準律句,律句,只是針對詩而言的,詞,則是按譜填詞,不關準律句的事.假如某句詞的詞譜是:"平仄平平仄平仄"---你只能按此填,不能象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8:38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6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08:22
我非常歡迎有識之士能心平氣和的開展學術研討,文明禮貌,不意氣用事的發言.
...

王力先生的說法也僅僅是一種說法.古今的詩話,詞話,汗牛充棟.但目前學界的共識好象是:"準律句,律句,只是針對詩而言的,詞,則是按譜填詞,不關準律句的事.假如某句詞的詞譜是:"平仄平平仄平仄"---你只能按此填,不能象寫詩一樣,任意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平仄平平平仄仄".
我們歡迎就詩詞而談理論;不要跑題最好.

点评

词乃诗余,甚至早期就是律诗,词人选其可歌者披之弦管,依之宫商而歌之便称之为词,如瑞鹧鸪,《苕溪词话》云:“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8:59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6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6 08:58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25 23:07
何为阴阳清浊?何为平仄?

我告诉你,清浊就是阴阳、平仄也是阴阳。中国古代受道家思想影响,把一切事物 ...

李渔的理念,应该是来自于曲的影响。基本上是脱离了词的传统。如观先生虽然有时未免矫枉过正甚至有些莫名,但标准化,简约化的精神并非一无可取。现在对于前人的这些遗产,确实继承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太多发散,很容易造成学人混乱。除非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大量实例,,或者明显错误的纠正发现,否则一般不建议对前人传统理论做改变。
再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们说近体一般对各种拗体要放宽标准予以承认,因为我们主要是学唐诗。
反之因为我们主要是学宋词,所以对于李渔关于改变宋词规则的做法,个人是不大认可的,实际上一直似乎也没有多少认可的实例。

点评

词谱中句中平仄改动可依凡例第十~条所说。  发表于 2017-2-26 17:53
我个人的主张是在永明体与律诗之间设一个准律体。这样做并不影响今人学习唐诗,这样划分后反而更有利于今人学唐诗,更能帮助学人读懂唐诗。 律诗的很多理论都是唐代以后总结的,平水韵就是对用韵有总结归纳作用。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0:09
明清人论词,多有词曲混谈的现象,但李渔不会,比如关于词的用语方面,他就提出上不类诗,下不类曲的说法,还有词宜耐读,曲宜耐唱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26 08:54
明清人论词,多有词曲混谈的现象,但李渔不会,比如关于词的用语方面,他就提出上不类诗,下不类曲的说法 ...

他是曲的行家,分的肯定比一般人清楚。

点评

声律之学的研究非常复杂,提示另一个方向看看是否益思,所谓词乃诗余,指的是诗亡而词兴。曲乃词余,指的是词亡而曲兴。此亡,并非绝其迹之亡,指的是不再歌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2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08:43
李渔的理念,应该是来自于曲的影响。基本上是脱离了词的传统。如观先生虽然有时未免矫枉过正甚至有些莫名 ...

我个人的主张是在永明体与律诗之间设一个准律体。这样做并不影响今人学习唐诗,这样划分后反而更有利于今人学唐诗,更能帮助学人读懂唐诗。

律诗的很多理论都是唐代以后总结的,平水韵就是对用韵有总结归纳作用。无论是后人的什么理论只要是对律诗有合理的总结作用,便于学习和掌握律诗都是应可以采纳的。



点评

很简单的道理,客观现在律诗是一块金字招牌。不可能随意的让唐以后的抢去,毕竟我们主要是学唐。即使可能很多东西是他们总结的,但未必能够得到认可。即使称为宽律窄律也比准不准的说法让人容易接受一些。或者称为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15: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