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如何看待挤韵和撞韵?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10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9 23:22
孤平一说,本来就不成立。因为它违背了流传千年“一三五”不论的基本通则。就象民法一样,不管是经济法, ...

这些问题在诗词界争论更大,都是需要最终解决的问题。

点评

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论一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07:00
既然争论很大,又当什么避忌而圈圈点点呢?起码也得形成基本共识才行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0 0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发表于 2017-2-10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0 00:03
这些问题在诗词界争论更大,都是需要最终解决的问题。

既然争论很大,又当什么避忌而圈圈点点呢?起码也得形成基本共识才行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0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3-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0 07:16
若共识那么容易取得,陆台早统一了!

如观主张重树正朔的观念,重匡周礼对将来的祖国统一都会有促进作用。海峡两岸共祭三皇五帝,共祭孔子、老子等等,逐渐形成一种制度,用礼典的形式确定下来。

诗坛是一个很好的两岸交流平台,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诗词界应尽快对诗词分类、各种体裁的概念,诗词用韵尽早确立。中华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四运动”后,是该到了全面总结和反思的时候,要重新归纳整理,理顺思路。确立既适应现代生活,又不丧失基本原则的发展方向。

知识分子应该具备这些使命感与责任感,勇于挑起重担。




点评

你说的这是个社会意识也即政治问题,和诗词文学是两个领域的事。若论诗词“正朔”是与皇帝系列完全不同的系统,这首先要分清。不能说诗词的“正朔”也是汉高祖秦始皇唐太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7-3-3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3-3 07:00 编辑

如何看待挤韵和撞韵?
     老祖宗在研究诗韵时考虑是十分周到的。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沈约老先生,不仅制定了“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平仄交替原则产生了律句,而且创造了四声八病之规创造了律诗。真是天才!
=====================================
醉醉天才的,莫过于你针式的胡思乱想和胡编乱造!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是【平仄交替原则】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7-3-3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9 11:08
目前最迫切的是在细节上明确律诗的概念,比如犯孤平算不算律诗,前句孤平,后句进行了拗救或是没拗救,这种 ...

科举省试帖里,就有孤平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7-3-3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声八病之规创造了律诗。真是天才!
     尽管唐代已经将四声八病用新规代替,绝大部分已经抛弃,但四声八病的许多规则到现在还是有参考价值的,这就是被文镜秘府论记载的“文二十八种病”。
     这“二十八种病”其实只是初唐时一些诗人的论文中记述的病犯的汇总。其中沈约八病中的前四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牵涉到律诗的音律,已经被沈(沈佺期)宋(宋之问)的格律所代替。这在文镜秘府论中已经明确。关于沈约八病后四病“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在初唐时就被元兢宣布为不须避之了。但现在却又被好事者重新捡起,并立为新规,这就是“律诗十忌”中的挤韵和撞韵。现在看,都还是有意义的。
========================

沈宋格律的具体内容是神码?只是你的一张招摇撞骗的空头支票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9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4-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1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