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1-16 01:41 编辑
在佛门肯定是以禅境来评定诗与偈颂的好坏的。但是在佛门就算你写出了禅境高的诗来也不算什么,因为那毕竟不出文字范畴,属于凡夫智,还是落于俗谛。
佛教的终极目标是了生死、求解脱。而诗门作诗的目的主要是以抒发情怀为主,注重文学渲染。由于盲目崇拜李杜等人,所以他们的作品就把“好诗”定了基调,多以描写山水景色为主,而涉及寓意论理、歌颂国家社稷、君主等内容的诗则很容易被视为另类。
连《诗经》都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所以如观认为诗歌要健康发展,必须打破因盲目崇拜李杜等人而在中华千年诗坛牢固树立的一些概念,摆脱他们的思想束缚,这样才是真正地摆脱镣铐与枷锁。最后做到古代的一切诗歌体裁全方位地发展,创作视角触及自然与社会的各个角落。
当然,现阶段的任务还应是重点普及近体诗,先要把近体诗的基本概念厘清。在用韵方面,如观个人还是主张沿用《平水韵》与《词林正韵》的单一韵种。《平水韵》的一些缺陷可以模仿清代的《佩文诗韵》加以完善,万不可再创立和推广什么新韵。关于这一点,如观早已在前段时间撰文详述,借此机会再次呼吁,希望能引起重视。
还有对现在某些诗友试图创立什么“新宋词”,如观也是不认同的,脱离了格律而随意创立什么词牌,那就把宋词也糟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