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雅鲁藏布 于 2014-10-9 14:49 编辑
前面耕夫先生已经做了很详尽, 很专业的点评。 我这里补充一点, 是因为和
寒塘渡鹤影君讨论这首诗, 顺便就把一点谬见写在这里。
故里青粳又一畦,---用“故里”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 更能把这首诗写成两层用意: 一層是寫涼皮, 一層是寫一些生活感悟和事理。 如果寫具體的地名, 這第二層會受影響。 因為這裡需要抽象一點。從糧食原料下筆是高明的, 因為牽引出『青』和『畦』, 這就有了更多的意境。
且抛尺素入洪渠。---很形象, 如耕夫君前面已經解釋。 『洪渠』這個典故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這個『洪』字。 『洪』在字面上太大了。這裡, 在行文上應當還抑制一點。 這是整首詩的格調要求的。 而且, 詩的結尾落到『江』, 是個宏大的物象。 這裡就應當避免宏大的字面。 建議用『靈渠』替代。 『且抛尺素入靈渠』,這個動作和意象有很多幽婉, 有一些感傷, 染上了感情色彩, 引人思遠。『靈渠』是雙關的。 有其典故, 但也可以解為"幽灵之渠".
襟怀尽洗偏知味,--誰知味呢? 當然不好說是涼皮自己。 但洗襟懷的卻是涼皮。
再者, 洗了與有味固然是衝突的, 洗襟懷與(例如)知人生並不衝突。 所以這個
『偏』字就沒有完全落腳。建議斟酌一下。 我一時也沒有具體修改建議,
尘物浮浇更忘机。--這句不錯。 不過『塵物』怎樣和涼皮聯繫起來呢?可以用
『濕熱』。
软饱有思生重髀,---『軟飽』很貼切。 『生重髀』, 這裡典故用得也不錯。
古書讀得多。
凉薄无处恨轻衣。--『恨』似乎有點勉強或者難以找到落腳處。 可以用『化』。
好吃, 吃了就沒有了。 要是能化成薄如蟬翼的衣服多好。這裡的含義,可以是說怎樣能把生活裡的一些東西轉化, 昇華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也可以隱含著:我們又如何把生活中的涼薄化成體貼的衣服?
冰绡不待秋寒日,--
已教倾江梦落荻。---這兩句, 和前面的情調是一致的, 而且境界有昇華, 拙見以為結得很好。
總之, 這首詠物詩比市面上常見的詠物詩要高出一個兩個檔次。寫涼皮是用隱喻的手法寫的。而這些隱喻本身又包含作者想表達的一些情感和思想。 語言豐富, 格調優雅。
這首詩用的是新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