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罗烈烈

近体诗的格律是在现当代才完成的

  [复制链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5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4 23:53
是众,说明就是都没对仗。

我到现在才明白罗先生是想证明格律诗不需要平仄上的对仗,由此再推出对联也不需要平仄上的对仗。

点评

不是,楼贴已说得很清楚,主题是唐代是草创初立阶段,格律是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到了现代,才算大功告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3: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6-11-5 08:58
“135不论”平仄“交替”或“相反”不等于“135不可以”平仄“交替”或“相反”。“135不论”,并不是说律 ...

就不避孤平,也不可能到半数。是的,避开孤平和三平尾,对那句都适用。

点评

你发一首合格律的律诗来看看,避开孤平和三平尾后,“135不论,246分明”的口诀,到底有哪几句是不适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6-11-5 09:02
我到现在才明白罗先生是想证明格律诗不需要平仄上的对仗,由此再推出对联也不需要平仄上的对仗。 ...

不是,楼贴已说得很清楚,主题是唐代是草创初立阶段,格律是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到了现代,才算大功告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5 13:33
就不避孤平,也不可能到半数。是的,避开孤平和三平尾,对那句都适用。 ...

你发一首合格律的律诗来看看,避开孤平和三平尾后,“135不论,246分明”的口诀,到底有哪几句是不适用的?

点评

你说得是唐诗,还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5: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烈烈 于 2016-11-5 15:29 编辑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6-11-5 13:52
你发一首合格律的律诗来看看,避开孤平和三平尾后,“135不论,246分明”的口诀,到底有哪几句是不适用的 ...


你说的是唐诗,还是....?

点评

如果是唐诗,请选择那种被后人认定的格律诗(近体诗),因为“135不论,246分明”是后人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是今人所写的,请选择基本上被公认的格律诗,用新韵的也请顺便注明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1-5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5 15:21
你说的是唐诗,还是....?

如果是唐诗,请选择那种被后人认定的格律诗(近体诗),因为“135不论,246分明”是后人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是今人所写的,请选择基本上被公认的格律诗,用新韵的也请顺便注明一下。

点评

你可看李白的《凤凰台》,这诗是符合现在的格律要求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7: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5 16:35
无事生非说的在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烈烈 于 2016-11-5 17:30 编辑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6-11-5 17:20
如果是唐诗,请选择那种被后人认定的格律诗(近体诗),因为“135不论,246分明”是后人总结归纳出来的; ...


你可看李白的《凤凰台》,这诗是符合现在格律要求的。

点评

这首诗在格律上是不符合唐近体诗律诗格律要求的。主要是不符合平仄粘对的声律。前三联接续平仄没有相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20:58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你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2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5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6-11-5 20:43 编辑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5 17:28
你可看李白的《凤凰台》,这诗是符合现在格律要求的。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你说的是这一首吗?
这无疑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唐诗!
说优秀,主要表现在意义上,而不是格律上。
听说,此诗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仿写的。李白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仿得非常到位。
后人的欣赏也大多从诗意方面着手,我至今还没发现有哪个评论家从平仄格律上来分析这首诗的优劣。如果罗先生硬要从平仄格律上来分析这首诗的话,我不保证其它方面是否符合后人归纳出来的平仄格律规则,但可以肯定完全符合“135不论”口诀含义。
凤凰台上凤凰游,1仄3平5仄―本句平仄交替(不论)
凤去台空江自流。1仄3平5平―本句平仄不交替(也不论)
上1仄下1仄(不对 不论);
上3平下3平(不对 也不论);
上5仄下5平(相对 也还是不论);
吴宫花草埋幽径,1平3平5平―本句平仄不交替(不论)
晋代衣冠成古丘。1仄3平5平―本句平仄不交替(也不论)
上1平下1仄(相对 不论);
上3平下3平(不对 也不论);
上5平下5平(不对 也还是不论);
三山半落青天外,1平3仄5平―本句平仄交替(不论)
二水中分白鹭洲。1仄3平5仄―本句平仄交替(也不论)
上1平下1仄(相对 不论);
上3仄下3平(不对 也不论);
上5平下5仄(相对 也还是不论);

总为浮云能蔽日,1仄3平5平―本句平仄不交替(不论)
长安不见使人愁。1平3仄5仄―本句平仄不替(也不论)
上1仄下1平(相对 不论);
上3平下3仄(相对 也不论);
上5平下5仄(相对 也还是不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