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4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淬叶之声 于 2016-10-24 07:09 编辑
花草在春天都有生长、开放机会。人类社会,言论自由,是最基本的。让人说话,听取不同意见,包括反对的意见,只要平心静气,都会有协商余地。
.
诗韵,当下比较乱。主要原因是有过历史断层。古典诗改革,戊戌变法就意识到了,且黄遵宪、梁启超等就倡导并行动了。但自5.4新文化运动以来,以革命手段使之掐断,这些年古典诗才抬头,不是自然而然的逐步过渡,有一个重提继承问题,给保守提供了机会。
.
淬叶以为,大的语言环境已定,所以诗用新韵是必然的。但有个适应过程。向民歌学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都非一蹴而就。不必急新、不必守旧,逐步上轨道。就如内地办的持久的大点的诗坛,一开始只有律绝,逐步添加了竹枝、民谣、新诗、新韵、自度......用了十几年,共识是在创作过程里,逐步实现的。
.
既然是爱诗而来、为诗而言,有这个共同基础,就没有不“心平气和”的理由。用韵问题,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处理要端正。某网站禁而不止,禁得了吗?是这个网站有偏向、不公正,压制适得其反。
.
诗,有史以来都非保守园地。哪有“创”而不“新”的道理?诗,也是最大度能容的。包容五湖四海、古今中外,即如科考这种关乎人生命运的桎捁,也未挡住词的出现、曲的高山。行政命令,绝非诗的顶头上司。诗人是独立的,诗是自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