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如观

要站在诗韵长河的高度来看待诗韵变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7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7 13:55
绝字在平水韵中是仄声,但是今韵是平声,我们就给他规范一个仄音,就是增设一个仄音。 ...

怎么规范呢?它原属入声呀。你规定它读去声,那么新读,旧读都要改口了?

点评

入声是属于没有进化过来的古音,其实都是属于仄音,就按仄音读。 我的建议是:平水韵一律保持原貌,连入声韵部也不取消,但是朗读时都按仄音读,规范一个读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7 14: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7 14:06
怎么规范呢?它原属入声呀。你规定它读去声,那么新读,旧读都要改口了? ...

入声是属于没有进化过来的古音,其实都是属于仄音,就按仄音读。

我的建议是:平水韵一律保持原貌,连入声韵部也不取消,但是朗读时都按仄音读,规范一个读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7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6-10-17 15:13 编辑

规范一个仄音,谈何容易,新旧韵均觉不适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一个参考读音,不强制执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9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0-19 20:46 编辑

《平水韵》语音系统已然无法复制,我也很痛心,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别再做梦了,还是面对现实吧。明智的做法应是编撰一部《东南韵》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1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啥叫“两岸四地共同编撰”?先搞清楚江南士音落脚吴地的事实好伐。

点评

这位楼主不知是谁的马甲,连些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任何诗韵都是依托内部一致的语音系统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9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9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9 20:44
啥叫“两岸四地共同编撰”?先搞清楚江南士音落脚吴地的事实好伐。

这位楼主不知是谁的马甲,连些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任何诗韵都是依托内部一致的语音系统的。

点评

是的,内部一致的语音系统,言之有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9 2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1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9 20:48
这位楼主不知是谁的马甲,连些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任何诗韵都是依托内部一致的语音系统的。 ...

是的,内部一致的语音系统,言之有理。

点评

南窝北叶等人就不懂内部一致是个什么概念,只是一味地强调“论古今是非、南北通塞”,然后拿什么最大公约数胡乱解释。孰不知陆法言等人论完之后,官方厘定并颁行之后,在《切韵》流通的阶层和地域,大家就都得以厘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9 2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0-19 22:11 编辑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9 20:50
是的,内部一致的语音系统,言之有理。

南窝北叶等人一味地强调《切韵》“论古今是非、南北通塞”的形成过程,然后拿什么最大公约数胡乱解释。孰不知陆法言等人论完之后,厘定之后,并经官方认可之后,便成为大隋正音,在《切韵》流通的地域和阶层,大家就都得以厘定后的那种读法为参超而修正自己的读音。你可以读得南腔北调,只要能基本有效交流即可,因为那毕竟是在正音基础上发生的允许偏差。从这个意义上说,厘定后的切韵音在读书人阶层和官场人士中是内部统一的,可以有效或基本有效交流的。遗憾的是,现今东南一带各个语言孤岛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事实上,普通话也不是完全依托北京音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论古今是非、南北通塞了,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的差异乃至与北京地区一些方言土语的差异便是明证。比如和这个字台湾读han,大陆读he,而北京土话中仍然读han。告诉一词在北京地区土话中也不是读作gaosu,而是读为gaosong,我们家乡话中也是这种读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