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1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0-12 23:25 编辑
第十,一个勇敢而富于创造力的诗者,不应在回忆和意淫中过日子。说实话,我对普通话中入声的缺失也深感遗憾,可这完全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早在金兵入主中原的南宋时期,北方广大地区的入声便已不同程度地弱化甚或消失,及至元蒙进一步强化后,有明一代这种局面已不可逆。随后又是满清入主中原,就不必细说了。这就是历史,对待历史我们别无选择,尽管十分不情愿,也只能选择接受。现代读书音——普通话不过是顺应了这一历史而已。曾令孔老夫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曼妙不?恐怕比中古平水韵还曼妙十倍、百倍吧?可是,失去了便是失去了,音乐界只能选择接受这一事实。中古平水韵其实也是这样,由于历史的原因,不能确读便是不能确读了,其音乐美也便无从体现了。对此,成天介捶胸顿足、呼天抢地也没有用,拿着五花八门的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终属自欺欺人,终非雅事,那真的不是一个合格诗者的作为。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积极采用现代读书音,力争创作出为现代读书人乃至全体国民所喜闻乐见的真正能够体现格律诗音乐美的佳作来,才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