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会入声读法并不等于会读平水韵

[复制链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10-1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10-10 22:48 编辑

  时过境迁? 呵呵呵呵,这是 二〇 先生自己搞错了吧?
  罗马字母为音标的在中国的实行,不过60年。连起源算起也在百年之左右。
  汉语的切韵标音法,在历史上少说也在千年以上,怎么就变成时过境迁呢? 《康熙字典》的标音法是反切。难道《康熙字典》的反切标音,先生不会究竟如何读法也成为未知数时吧? 至于说到就连资深古音韵学家也各执一词,此说或是把复原古时某地的拟方音,跟反切标音的读法混为一谈了吧?
  我也是最反感把简单事情复杂化。


点评

我是指语音环境时过境迁,没说反切历史。 洛阳读书音曾经长期作为历代官话的标准音,现在如何呢?洛阳诗者都没争时下平水音正宗,倒是包括曾经蛮夷之地在内的东南一带诗者在争平水音正统,诗词用韵混乱如斯,难道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0 2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10-10 22:45
时过境迁? 呵呵呵呵,这是 二〇 先生自己搞错了吧?
  罗马字母为音标的在中国的实行,不过60年。连起源 ...

我是指语音环境时过境迁,没说反切历史。
洛阳读书音曾经长期作为历代官话的标准音,现在如何呢?洛阳诗者都没争时下平水音正宗,倒是包括曾经蛮夷之地在内的东南一带诗者在争平水音正统,诗词用韵混乱如斯,难道还不是时过境迁吗?

点评

简而言之(详细见原帖): 二〇先生10楼贴,意思是这样:反切标音,当时的人是能读的。 但时过境迁,现在是连资深古音韵学家也搞不清楚了。居然有人声称能读《平水韵》。 我的回答是:历史上传统的反切标音,不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10-1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10-11 21:57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0 23:34
我是指语音环境时过境迁,没说反切历史。
洛阳读书音曾经长期作为历代官话的标准音,现在如何呢?洛阳诗 ...

  简而言之(详细见原帖):
    二〇先生10楼贴,意思是这样:反切标音,当时的人是能读的。 但时过境迁(或说 语音环境变了),现在是连资深古音韵学家也搞不清楚了。居然有人声称能读《平水韵》。
   我的回答是:历史上传统的反切标音,不会时过境迁(或说,起码到现在为止跟语音环境有多少改变无关),难道《康熙字典》的反切标音,二〇先生是连读法也成为未知数?

    其次,二〇先生楼上贴意思是这样: 洛阳音曾经长期作标准音,现在,洛阳诗者都没争平水音正宗,倒是曾是蛮夷之地的诗者在争平水音正统,这就是时过境迁。--------评曰:这已经不是10楼的“时过境迁”关联的内容了,此帖归根到底是打算 争 平水音正宗。

   是不是这样,有没有错?


点评

呵呵,我说的是语音环境时过境迁,苏先生说的是反切法不时过境迁,两岔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10-11 21:48
简而言之(详细见原帖):
    二〇先生10楼贴,意思是这样:反切标音,当时的人是能读的。 但时过境 ...

呵呵,我说的是语音环境时过境迁,苏先生说的是反切法不时过境迁,两岔了。

点评

好好好,再来一次说 “时过境迁。” 二〇先生是这样说: 洛阳读书音曾经长期作为历代官话的标准音,现在如何呢?洛阳诗者都没争时下平水音正宗,倒是包括曾经蛮夷之地在内的东南一带诗者在争平水音正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10-1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22:19
呵呵,我说的是语音环境时过境迁,苏先生说的是反切法不时过境迁,两岔了。 ...

   好好好,再来一次说 “时过境迁。”
   二〇先生是这样说: 洛阳读书音曾经长期作为历代官话的标准音,现在如何呢?洛阳诗者都没争时下平水音正宗,倒是包括曾经蛮夷之地在内的东南一带诗者在争平水音正统,-----,难道还不是时过境迁吗?

   是指这个 时过境迁 了吧,这下说到一条道里来没有?






点评

呵呵呵,还是回到第一次时过境迁吧。我在10楼市这样说的吧: ......当时优秀的读书人不用反切也可以的,就像现在的娃娃们不懂汉语拼音依然能学说话一样。 时过境迁,当用来反切的两个字究竟如何读法也成为未知数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3: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10-11 23:34
好好好,再来一次说 “时过境迁。”
   二〇先生是这样说: 洛阳读书音曾经长期作为历代官话的标准音 ...

呵呵呵,还是回到第一次时过境迁吧。我在10楼市这样说的吧:
......当时优秀的读书人不用反切也可以的,就像现在的娃娃们不懂汉语拼音依然能学说话一样。
时过境迁,当用来反切的两个字究竟如何读法也成为未知数时,连资深古音韵学家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却又不敢较真儿时,有人声称能读基于中古读书音的平水韵才显得神秘莫测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的反切是靠同为汉字的上字下字两音(上音取声,下音取韵)拼出来的。上音读什么,下音读什么,又是靠韵部直注的。上下字读不准,拼出来的字音当然就变样。古人的识字,主要还是靠老师教。当时的老师会的也只是代代传下来的方音。因此,李白和杜甫的读音(我们就承认他们是“读书音”)必然是不一样的。因此,切韵时代全国人就不可能有一个相同的读书音。切韵的四声对全国人来讲只是字面上的共同遵守!

点评

是滴。在活的语音系统面前,隋唐宋读书人只要会读特定的两字,便能切出特定的第三字来。时过境迁,时人采用相切之法,轻易能切时音,却无论如何切不出确切的切韵音了。 金先生前边说得很好,可惜后边又跑调了。记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12 07:13
《切韵》的反切是靠同为汉字的上字下字两音(上音取声,下音取韵)拼出来的。上音读什么,下音读什么,又是 ...

是滴。在活的语音系统面前,隋唐宋读书人只要会读特定的两字,便能切出特定的第三字来。时过境迁,时人采用相切之法,轻易能切时音,却无论如何切不出确切的切韵音了。
金先生前边说得很好,可惜后边又跑调了。记得跟君等交流过,历代官话在不同地区不同人们读来都是南腔北调的,包括唐宋正音,也包括时下的普通话。可是,大家毕竟都是趋近于正音的,有的趋近度大些,有的趋近度小些。标准音只有一套,读来却千差万别,可这并不妨碍相互之间有效或基本有效沟通。这不分明就是历代官话或曰读书音的预期目的和实际效果吗?金先生“因此”以下两句逻辑不通,言不成理,严重失当。憾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