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学堂窝人 于 2016-10-1 19:30 编辑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前人的大量作品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不断重复操作。
三羊回复:为何要【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是否你也承认王力的【拗救理论】是漏洞百出了吗?什么叫【正格的论述】?
学堂回复:我不是说拗救理论漏洞百出,而是认为属于猜测,因为有的拗而不救,有的拗而救,不能断定古人是否有意在救。
所谓正格,几种正规的律诗模式,五律首句不入韵、七律首句入韵,还有平平仄仄平平仄等几种正规句式。
不仅格律诗,律赋、对联也都是两两交替,大量作品完全可以证实,哪里说不清?
三羊回复:什么叫【两两交替】,恐怕你也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说法吧!
学堂回复: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不是两个字为单位进行交替,不仅律诗,律赋、对联中也是这样。
【二五交换】就算是三羊先生从元兢或别人的论述中抄来的,也说不清理由和如何操作。
三羊回复:哪里不明白,尽可质疑!白纸黑字【说不清理由】和不知【如何操作】,就是你自己的理解的问题了。
学堂回复:这个,不仅是我,估计大多数读者都如此,可以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是不是懂,是不是可以操作。
【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忌讳】,在以往的讨论中,三羊先生为了证明某处是上声,同一个字一时注明读作上声,一时注明读作去声,北山、金筑子等曾多次指出过,有必要重复吗?
三羊回复:【北山、金筑子】,不会超越王力吧?王力已经错了,补丁又有何用?意义不同声调不同,声调不同意义不同,这是基本常识!重复也可以,只是担心你也一样不会有多大的感冒。
学堂回复:王力的理论,当然不是无懈可击,但简单地判断为“错了”,估计很少有人答应。“意义不同声调不同,声调不同意义不同,这是基本常识!”这是一般情况,有时声调不同,意义却相同,如“看、探、听”等平仄两读字,意义并无区别。
写诗与研究声律,当然不一定有直接联系,但会写的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理论的可行性,如沈约、宋之问、袁梅、王国维、王力,即使理论和创作水平有区别,起码可以说明理论,如果作者只会理论不会创作,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别人要能够运用你的理论去创作,没有可行性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三羊回复:你这是在嘲笑王力吧?!
学堂回复:不是,王力的创作水平和理论水平虽然有区别,但他能够用他的理论进行创作,如他嘱托刻在墓碑上的那首七律,不仅合乎他论证的格律模式,达意也准确,也很有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