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大拗可救可不救,小拗可救可不救。试律帖的完美体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 16:05
其实,你这是不学无术的具体体现。王力【有大量作品证明】,王力到底有多少作品证明?你根本没有数!什么 ...

你自己还没搞清试帖诗的格律,起码说不清其可行性可不断重复性,就去否定王力有理有据的论述,不是盲目自负吗?王力理论,除了拗救理论是否完全符合前人的创作实践我们不能肯定以外,平仄两两交替、中二联讲究对仗,押韵同部且不能换韵、重韵,前人的大量格律诗不都是这样?当代作者不都是这样创作吗?你目前认定的二五交换和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忌讳,且不说你不会写诗(就你发的极少的几首作品证明你不会创作),就算你会写,恐怕自己按自己的理论操作也写不来。

点评

【拗救理论是否完全符合前人的创作实践我们不能肯定以外】,这就是关键问题!你既然不能【肯定】,何必再次多少说?王力除却盲目的拗救理论,还有什么声律来论?再说何为【平仄两两交替】,恐怕你自己就说不清!【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6: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 16:43
你自己还没搞清试帖诗的格律,起码说不清其可行性可不断重复性,就去否定王力有理有据的论述,不是盲目自负吗?王力理论,除了拗救理论是否完全符合前人的创作实践我们不能肯定以外,平仄两两交替、中二联讲究对仗,押韵同部且不能换韵、重韵,前人的大量格律诗不都是这样?当代作者不都是这样创作吗?你目前认定的二五交换和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忌讳,且不说你不会写诗(就你发的极少的几首作品证明你不会创作),就算你会写,恐怕自己按自己的理论操作也写不来。

【拗救理论是否完全符合前人的创作实践我们不能肯定以外】,这就是关键问题!你既然不能【肯定】,何必再次多少说?王力除却盲目的拗救理论,还有什么声律来论?再说何为【平仄两两交替】,恐怕你自己就说不清!【二五交换】是三羊所认定的吗?【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忌讳】,你大可大大方方的具体说来,写诗与研讨声律,有直接联系吗?

点评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前人的大量作品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不断重复操作。不仅格律诗,律赋、对联也都是两两交替,大量作品完全可以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 16:54
【拗救理论是否完全符合前人的创作实践我们不能肯定以外】,这就是关键问题!你既然不能【肯定】,何必再 ...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前人的大量作品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不断重复操作。不仅格律诗,律赋、对联也都是两两交替,大量作品完全可以证实,哪里说不清?【二五交换】就算是三羊先生从元兢或别人的论述中抄来的,也说不清理由和如何操作。【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忌讳】,在以往的讨论中,三羊先生为了证明某处是上声,同一个字一时注明读作上声,一时注明读作去声,北山、金筑子等曾多次指出过,有必要重复吗?写诗与研究声律,当然不一定有直接联系,但会写的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理论的可行性,如沈约、宋之问、袁梅、王国维、王力,即使理论和创作水平有区别,起码可以说明理论,如果作者只会理论不会创作,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别人要能够运用你的理论去创作,没有可行性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点评

你自己【放眼量】,【去】字,难道不是:三义三读,三读三义吗?为何要一个树上吊死呢? 去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御韻) 《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8:09
理论的东西,不在于名家的说法,不在于多数人的说法! 也不在于照本宣科!关键的问题,要符合实际! 科举近体诗的声律,是压倒一切的!这一点你大概还是麻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7:59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前人的大量作品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不断重复操作。 三羊回复:为何要【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是否你也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 17:14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 ...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前人的大量作品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不断重复操作。
三羊回复:为何要【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是否你也承认王力的【拗救理论】是漏洞百出了吗?什么叫【正格的论述】?


不仅格律诗,律赋、对联也都是两两交替,大量作品完全可以证实,哪里说不清?
三羊回复:什么叫【两两交替】,恐怕你也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说法吧!

【二五交换】就算是三羊先生从元兢或别人的论述中抄来的,也说不清理由和如何操作。
三羊回复:哪里不明白,尽可质疑!白纸黑字【说不清理由】和不知【如何操作】,就是你自己的理解的问题了。


【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忌讳】,在以往的讨论中,三羊先生为了证明某处是上声,同一个字一时注明读作上声,一时注明读作去声,北山、金筑子等曾多次指出过,有必要重复吗?
三羊回复:【北山、金筑子】,不会超越王力吧?王力已经错了,补丁又有何用?意义不同声调不同,声调不同意义不同,这是基本常识!重复也可以,只是担心你也一样不会有多大的感冒。


写诗与研究声律,当然不一定有直接联系,但会写的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理论的可行性,如沈约、宋之问、袁梅、王国维、王力,即使理论和创作水平有区别,起码可以说明理论,如果作者只会理论不会创作,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别人要能够运用你的理论去创作,没有可行性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三羊回复:你这是在嘲笑王力吧?!

点评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前人的大量作品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不断重复操作。 三羊回复:为何要【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是否你也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9: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 17:14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 ...

理论的东西,不在于名家的说法,不在于多数人的说法!

也不在于照本宣科!关键的问题,要符合实际!
科举近体诗的声律,是压倒一切的!这一点你大概还是麻木的!

点评

理论的东西,不在于名家的说法,不在于多数人的说法! 也不在于照本宣科!关键的问题,要符合实际! 学堂回复:这些基本观点,是对的。 科举近体诗的声律,是压倒一切的! 学堂回复:科举近体诗是怎样一种声律模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 17:14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 ...

你【放眼量】看看,【去】字,难道不是:三义三读,三读三义吗?为何要一个树上吊死呢?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御韻)
《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語韻)
《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陳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 (魚韻)
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点评

是否吊死在一棵树上? 如果没有别的树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就只能吊死在一棵树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堂窝人 于 2016-10-1 19:30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 17:56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 ...

什么关键?我们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仅就其关于正格的论述,也完全可以占一席之地,令人感觉得到符合前人的大量作品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不断重复操作。
三羊回复:为何要【即使抛开王力的拗救理论】,是否你也承认王力的【拗救理论】是漏洞百出了吗?什么叫【正格的论述】?
学堂回复:我不是说拗救理论漏洞百出,而是认为属于猜测,因为有的拗而不救,有的拗而救,不能断定古人是否有意在救。
所谓正格,几种正规的律诗模式,五律首句不入韵、七律首句入韵,还有平平仄仄平平仄等几种正规句式。


不仅格律诗,律赋、对联也都是两两交替,大量作品完全可以证实,哪里说不清?
三羊回复:什么叫【两两交替】,恐怕你也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说法吧!
学堂回复: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不是两个字为单位进行交替,不仅律诗,律赋、对联中也是这样。

【二五交换】就算是三羊先生从元兢或别人的论述中抄来的,也说不清理由和如何操作。
三羊回复:哪里不明白,尽可质疑!白纸黑字【说不清理由】和不知【如何操作】,就是你自己的理解的问题了。
学堂回复:这个,不仅是我,估计大多数读者都如此,可以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是不是懂,是不是可以操作。


【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忌讳】,在以往的讨论中,三羊先生为了证明某处是上声,同一个字一时注明读作上声,一时注明读作去声,北山、金筑子等曾多次指出过,有必要重复吗?
三羊回复:【北山、金筑子】,不会超越王力吧?王力已经错了,补丁又有何用?意义不同声调不同,声调不同意义不同,这是基本常识!重复也可以,只是担心你也一样不会有多大的感冒。
学堂回复:王力的理论,当然不是无懈可击,但简单地判断为“错了”,估计很少有人答应。“意义不同声调不同,声调不同意义不同,这是基本常识!”这是一般情况,有时声调不同,意义却相同,如“看、探、听”等平仄两读字,意义并无区别。

写诗与研究声律,当然不一定有直接联系,但会写的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理论的可行性,如沈约、宋之问、袁梅、王国维、王力,即使理论和创作水平有区别,起码可以说明理论,如果作者只会理论不会创作,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别人要能够运用你的理论去创作,没有可行性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三羊回复:你这是在嘲笑王力吧?!
学堂回复:不是,王力的创作水平和理论水平虽然有区别,但他能够用他的理论进行创作,如他嘱托刻在墓碑上的那首七律,不仅合乎他论证的格律模式,达意也准确,也很有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堂窝人 于 2016-10-1 19:43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 17:59
理论的东西,不在于名家的说法,不在于多数人的说法!

也不在于照本宣科!关键的问题,要符合实际!

理论的东西,不在于名家的说法,不在于多数人的说法!
也不在于照本宣科!关键的问题,要符合实际!
学堂回复:这些基本观点,是对的。

科举近体诗的声律,是压倒一切的!
学堂回复:科举近体诗是怎样一种声律模式,怎样操作?先要整理成大家认可的理论,通过创作实践证明可行,而且作品数量占绝对优势,才能是“压倒一切的”,否则只是苍白无力的口号。

这一点你大概还是麻木的。
学堂回复:我想,除了三羊先生,恐怕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都出于麻木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 18:09
你【放眼量】看看,【去】字,难道不是:三义三读,三读三义吗?为何要一个树上吊死呢?


是否吊死在一棵树上?
如果没有别的树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就只能吊死在一棵树上。

点评

是的,【去】字,平上去多读,三棵任意选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 14: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 19:42
是否吊死在一棵树上?
如果没有别的树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就只能吊死在一棵树上。 ...

是的,【去】字,平上去多读,三棵任意选择!

点评

平水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