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大拗可救可不救,小拗可救可不救。试律帖的完美体现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9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搜不到你的胡说八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9 0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9 07:28
齐梁体,在哪里?

这个三羊,前两天刚讨论过又忘了。唐文宗开成二年下诏:“ 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

点评

名为齐梁体,实为近体诗声律!北山你知道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05:38
前几天讨论时,领教你齐梁体格的声律体系问题,【则依齐梁体格】,是否就是齐梁体(或,永明体)?你一直不能说出。 严羽的齐梁体,是通梁朝而言。齐梁体,没有声律体系。永明体有声律体系。但是唐开成二年(837)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0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9 08:02
这个三羊,前两天刚讨论过又忘了。唐文宗开成二年下诏:“ 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  ...

前几天讨论时,领教你齐梁体格的声律体系问题,【则依齐梁体格】,是否就是齐梁体(或,永明体)?你一直不能说出。
严羽的齐梁体,是通梁朝而言。齐梁体,没有声律体系。永明体有声律体系。但是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霓裳羽衣曲》,并非永明体的声律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7 21:47
这种例子举的越多越否定了这位的“大唐律”,根本不是近体诗格律了,越论越远了~~~~ ...

大唐的科举试律,竟然不是大唐近体诗声律,岂不怪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 06:0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9 08:02
这个三羊,前两天刚讨论过又忘了。唐文宗开成二年下诏:“ 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  ...

朝廷诏令,名正言顺齐梁格!

声律归属,正大光明近体诗!

点评

简单的道理你永远不懂~  发表于 2016-10-1 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 07:51
近体诗律是宋以后总结出来的。唐代并没有总结出来。特别是朝廷,永明体和近体是分不清的...... ...

你是时不时地的来点二混五创造。
近体声律,即便宋朝以后,你也没有理由否认元兢声律体系的完整性!
返回头来问,你认为宋代以后,总结人应该是谁?总结的声律理论又是什么内容?
友情提示:千万别提王力,王力实在太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1.目前高考,有些地方有对联题,只要求词性相同,不考虑平仄是否相对?科举考试诗是怎样要求,似乎没有详细规定,也许有详细规定没有保留下来,所以只能是猜测。保留下来的及第诗作,是研究资料,找出其规律,是有必要的,支持三羊先生的研究,不过目前似乎还没有找出令人信服的规律性的东西来,还有待继续深入。
2.王力教授关于诗词格律的研究找出了近体诗的规律性,有大量作品证明,也有可行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基本格律方面,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执行。不能用科举帖去否认。

点评

1.目前高考,有些地方有对联题,只要求词性相同,不考虑平仄是否相对?科举考试诗是怎样要求,似乎没有详细规定,也许有详细规定没有保留下来,所以只能是猜测。保留下来的及第诗作,是研究资料,找出其规律,是有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 16:15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 12:55
1.目前高考,有些地方有对联题,只要求词性相同,不考虑平仄是否相对?科举考试诗是怎样要求,似乎没有详细规定,也许有详细规定没有保留下来,所以只能是猜测。保留下来的及第诗作,是研究资料,找出其规律,是有必要的,支持三羊先生的研究,不过目前似乎还没有找出令人信服的规律性的东西来,还有待继续深入。
2.王力教授关于诗词格律的研究找出了近体诗的规律性,有大量作品证明,也有可行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基本格律方面,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执行。不能用科举帖去否认。

其实,你这是不学无术的具体体现。王力【有大量作品证明】,王力到底有多少作品证明?你根本没有数!什么叫【基本格律】,为何不能用【科举帖去否认】?是否就是因为,王力的说法与试律诗的声律并不吻合而致?

点评

你自己还没搞清试帖诗的格律,起码说不清其可行性可不断重复性,就去否定王力有理有据的论述,不是盲目自负吗?王力理论,除了拗救理论是否完全符合前人的创作实践我们不能肯定以外,平仄两两交替、中二联讲究对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1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