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言哉

杨剑桥:《切韵》确实是当时某一实际语音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凡读不出入声的地方的人,是肯本想象到该入声韵词的那种美感。各地入声发音方法不一,粤语据书有十三声,光入声就分三类,专家论入声是短促的。.但也注意到湘语的入声可以象阴平发音样延长。最重要的是,入声不光是发声方法与其它四声有异且发音也大不一样。只有听人说才知道,拼音是注不准的。我写诗词,从来按湘语,平仄绝对符合平水韵,只有少部分韵合而为一,那只怪自已水平了。为求统一,韵需按图索骥了。

点评

书本挂钩有什么用?说这方言的听不懂那方言,结果就证明绝大多数都不是平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7: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言哉 于 2016-9-24 17:2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4 17:24
凡读不出入声的地方的人,是肯本想象到该入声韵词的那种美感。各地入声发音方法不一,粤语据书有十三声,光 ...

书本挂钩有什么用?说这方言的听不懂那方言,结果就证明绝大多数都不是平水。这方言入声跟那方言入声听起来都不是一个味。

点评

他说的是准入声、类入声,不是隋唐入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7:41
他说的是准入声、类入声,不是隋唐入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7: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9-24 17:08
公约数可不敢当,比如你说的粤语听着就不得劲,湘语嘛也会有误差,怪只怪南渡的朝廷没到西楚去。 ...

有误差亦非怪事,因要八方俱到,难以锱铢兼顾。

点评

切韵本就是中原音系,南迁也是在吴,跟楚人无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4 17:28
有误差亦非怪事,因要八方俱到,难以锱铢兼顾。

切韵本就是中原音系,南迁也是在吴,跟楚人无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4 1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9-24 17:28
书本挂钩有什么用?说这方言的听不懂那方言,结果就证明绝大多数都不是平水。这方言入声跟那方言入声听起 ...

他说的是准入声、类入声,不是隋唐入声。

点评

隋唐入声即准入声,类入声,你说不是,你证明给大家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7: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4 1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9-24 17:28
书本挂钩有什么用?说这方言的听不懂那方言,结果就证明绝大多数都不是平水。这方言入声跟那方言入声听起 ...

他说的是准入声、类入声,不是隋唐入声。

点评

原来如此,我还担心一个楚人不认祖宗之言而外认他音为宗,会不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哥传奇 发表于 2016-9-24 17:41
他说的是准入声、类入声,不是隋唐入声。

原来如此,我还担心一个楚人不认祖宗之言而外认他音为宗,会不会。。。

点评

现今各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并非有了所谓入声读法便可冒称平水韵的。我已在22楼回答他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哥传奇 发表于 2016-9-24 17:40
他说的是准入声、类入声,不是隋唐入声。

隋唐入声即准入声,类入声,你说不是,你证明给大家听。

点评

平水韵书中就那一千多个入声字,以中古读书音的语音标准为正音。此后新产生的入声读法不算,平水韵书也不承认。 若以洛阳读书音为正音,洛阳当地土语入声读法都不作数的,何况你家乡的所谓入声。现今各地入声读法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9: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4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4 17:51
隋唐入声即准入声,类入声,你说不是,你证明给大家听。

平水韵书中就那一千多个入声字,以中古读书音的语音标准为正音。此后新产生的入声读法不算,平水韵书也不承认。
若以洛阳读书音为正音,洛阳当地土语入声读法都不作数的,何况你家乡的所谓入声。现今各地入声读法同一字也是五花八门,大多为类入声,充其量为准入声。
如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9-24 17:45
原来如此,我还担心一个楚人不认祖宗之言而外认他音为宗,会不会。。。 ...

现今各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并非有了所谓入声读法便可冒称平水韵的。我已在22楼回答他了。

点评

说的很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