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4|回复: 49

杨剑桥:《切韵》确实是当时某一实际语音体系

[复制链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2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样,葛毅卿十分深刻而全面地论证了如下的观点: 《切韵》绝大部分韵部都是当时实际语音中的客观存在;所谓《切韵》 “综合了古今南北的多种成分” 、是“杂凑”的语音体系,所谓《切韵》 “并不代表一时一地之音” , “不能替《切韵》所有的韵部构拟不同的读音” ,如此等等,全都是硬加在《切韵》身上的诬陷不实之词
那么在《切韵》当中究竟还有没有一点“音同韵异”的情况呢?《切韵》难道一点也没有综合各地方音的现象吗?葛毅卿提出: “ 《经典释文》及玄应《音义》的反切都用真韵字做臻韵字的反切下字。 《切韵》臻韵只有照二等字,真韵应有照二等字,但独缺照二等字,所以臻韵实际上是真韵的照二等字,原无独立成韵的必要。 ” “庚三当归清。陆法言大概想在庚韵中保持某处方音现象, 把本属清韵的庚三字放在庚韵里面, 但仍把庚三的反切下字保持独立局面,和庚二绝不相通,以示《切韵》音的真面目。 ”对于真和臻、庚和清的现象当然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解释,但是重要的是,在《切韵》中可以算作“音同韵异”的大概也就是这样两三个地方了。

结论和补充意见:
由于葛毅卿先生的论证,我们不能不承认《切韵》确实是一个以当时某一实际语音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内部一致的音韵系统。不过,需要对葛先生观点略加修正的是, 《切韵》并不代表当时的长安方音,而是代表当时的读书音。 同时,关于脂、之分韵,上面葛先生论证g类韵的时候所用的证据似乎并不十分有力,我这里再补充一点。根据我对于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周易音义》 、 《尚书音义》 、《毛诗音义》的陆氏音切的统计,之韵独用 327 例,脂韵独用 291 例,之脂合用 100 例,合用例占总数的 13.9%。而在这合用的 100 例中, “比,毗志反”占 49 例,如果把这种重复的 7 例子略去不计,则合用例占总数的百分比还将减小。②由此可见,直到唐代陆德明的时候,之韵和脂韵基本上还是分用的,那么《切韵》时代脂、之分用应该是在情理之中。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24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切韵的性质,我以前也曾查阅过大量资料,说法多多。现在看来,无论切韵音基于洛阳读书音,还是建业官话,抑或长安音,甚或其他,包括业内所谓大家在内的天下时人谁也读不来听不懂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24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4 13:37
这个我从一开始就承认。我地讲吴语的,就某些字前后鼻音不分,就不能与切韵相合。——只是在读古诗词时, ...

用方言读古诗词,不是单纯为了加深对入声的理解,而是为了更好地领略其音乐美。
用方言为诗亦属正常,作者和特定范围内的读者都能读得出、听得懂,有何不可呢?
问题是任何人都不能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这关系到一个诗者的诚信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2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一家之言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使我认为我的读法保存了大量的中古音韵,你又拿什么理由反驳我读的不是呢,因为你也拿不出真正的中古音韵证明我读的就不对哦!

点评

呵呵,若是三岁孩子说出这番话,一定会博得一片赞誉;若是七十岁老人说出这番话,一定是老糊涂了;若是初学诗者说出这番话,八成情有可原;若是资深诗者说出这番话,就无论如何不能原谅了;若是诗词学者甚或古音韵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7:00
楚音吧?也很古老,未必要去投靠平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6:53
有趣有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6

回帖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6-9-24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4 16:30
假使我认为我的读法保存了大量的中古音韵,你又拿什么理由反驳我读的不是呢,因为你也拿不出真正的中古音韵 ...

有趣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4 16:30
假使我认为我的读法保存了大量的中古音韵,你又拿什么理由反驳我读的不是呢,因为你也拿不出真正的中古音韵 ...

楚音吧?也很古老,未必要去投靠平水。

点评

平水就是各地方言的读法最大公约数。即不论湘语,吴语,粤语凡保留入声的方言,他们读起平水韵的诗词都觉得朗朗上口,如主席忆秦娥一词,而听普通活朗诵,就不提多难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7: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4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4 16:30
假使我认为我的读法保存了大量的中古音韵,你又拿什么理由反驳我读的不是呢,因为你也拿不出真正的中古音韵 ...

呵呵,若是三岁孩子说出这番话,一定会博得一片赞誉;若是七十岁老人说出这番话,一定是老糊涂了;若是初学诗者说出这番话,八成情有可原;若是资深诗者说出这番话,就无论如何不能原谅了;若是诗词学者甚或古音韵学家说出这番话,可就成天大笑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9-24 16:53
楚音吧?也很古老,未必要去投靠平水。

平水就是各地方言的读法最大公约数。即不论湘语,吴语,粤语凡保留入声的方言,他们读起平水韵的诗词都觉得朗朗上口,如主席忆秦娥一词,而听普通活朗诵,就不提多难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4 17:04
平水就是各地方言的读法最大公约数。即不论湘语,吴语,粤语凡保留入声的方言,他们读起平水韵的诗词都觉 ...

公约数可不敢当,比如你说的粤语听着就不得劲,湘语嘛也会有误差,怪只怪南渡的朝廷没到西楚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