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从元兢《诗髓脑》,到王昌龄《诗格》,论大唐近体诗声律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3 1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3 15:13
提供珠英学士崔湜的一首新体诗:
《登总持寺浮图》
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

这首诗就是平仄粘对无误,八病咸除的典范。

唐朝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说:“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纵不拈二(拈缀),未为深缺。
从这段分析,当时律诗首先要求平仄粘对无误,其次要讲避八病。

点评

这首诗就是平仄粘对无误,八病咸除的典范。 唐朝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说:“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纵不拈二(拈缀),未为深缺。 从这段分析,当时律诗首先要求平仄粘对无误,其次要讲避八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17:13
这首诗就是平仄粘对无误,八病咸除的典范。 唐朝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说:“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纵不拈二(拈缀),未为深缺。 从这段分析,当时律诗首先要求平仄粘对无误,其次要讲避八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1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3 1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珠英学士集》的十三首五律中,只有一首完全合辙押韵,即沈佺期的《长门怨》[30]。
月皎风泠泠
xxooo
长门次掖庭
ooxxo
玉阶闻坠叶
xooxx
罗幌见飞萤
oxxoo
清露凝珠缀
oxoox
流光下翠屏
ooxxo
妾心君未察
xooxx
愁叹剧繁星
oxxoo
第一句第三个音节和第五句第一个音节应仄而平,不过这种变格还是允许的。二、四两联的第一个字也平仄不符,但这种变格不仅允许,而且因为重新平衡了声律,所以还能得到广泛的认可。[31]如果算上这些允许的变格,那么,看上去此诗是符合声律准则的。
在《珠英学士集》的十三首五律中,有两首只在一处违背了声律准则,即乔备的《出塞》[32]和胡皓的《夜行黄花川》[33]。让我们来看第一首。
沙场三万里
oooxx
猛将五千兵
xxxoo
旌断冰溪戍
oxoox
笳吹铁关城
ooxoo
阴云暮下雪
ooxxx
寒日昼无晶
oxxoo
直为怀恩苦
xxoox
谁知边塞情
oooxo
有些诗句的第一、第三个字出现了可以允许的变格。唯一一处违背声律准则的出格是第四句的第四个字。此处应仄而平,且拗而未救。这就是所谓的“失对”,是很严重的“出格”。
在《珠英学士集》的十三首五律中,有五首只在两处违背了声律准则,即房元阳的《送薛大入洛》[34]、崔湜的《班婕妤》[35]、马吉甫的《秋夜怀友》[36]、胡皓的《奉使松府》[37]、乔备的《秋夜巫山》[38]。让我们以第一首为例。
惊年嗟未极
oooxx
别绪复相依
xxxoo
雁随春北度
xooxx
人共水东归
oxxoo
夜月临轩尽
xxoox
残灯入晓微
ooxxo
哀怨一罢曲
oxxxx
幽桂徒芳菲
oxooo
第三行第二字应与第二行第二字在音调上相粘,但房元阳并未遵守这一规则。第六行和第七行出现了同样的“出格”。这些都是“失粘”,也是很严重的“出格”。
在《珠英学士集》十三首五律其余的八首(译者按,应为五首)中,有四首出现了三处“失对”或“失粘”,即沈佺期的《览镜》[39]、崔湜的《酬杜麟台春思》[40]、乔备的《长门怨》[41]、王无竞的《咏汉武帝》[42]。另一首杨齐悊的《晓过古函谷关》,有四处声律上的“出格”。
两首七律均为沈佺期所作。一首是著名的《古意》[43],传统上视为一首早期的七律。另一首是《十月驾幸香山寺应制》[44]。两首诗的声律均符合规则。
在四首(译者按,应为五首)五言排律中,有两首声律符合规则,即崔湜的《登总持寺浮图》[45]和《同李员外春怨》[46]。其他两首有一处“出格”,即马吉甫的《秋晴过李三山池》[47]和元希声的《宴卢十四南园得园韵》[48]。
在《珠英学士集》现存三首绝句中,有一首声律符合规则,即无名氏的《渝州逢故人》。其它两首均有一处“失对”或“失粘”,即无名氏的《答徐四萧关别醉后见投》[49]和沈佺期的《邙山》[50]。
通过对以上二十二首近体诗的考察,我们发现,其中只有六首(或者说27%)声律符合规则。其他十六首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出格”现象:有六首是一处“出格”,有五首是两处“出格”,有四首是三处“出格”,有一首是四处“出格”。从上述证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直到《珠英学士集》编纂的那一时期,也就是说公元701年前后,比较严格的律诗的声律准则尚未被“珠英学士”所普遍采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3 1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的最后定型:定型者与定型时间
律诗的最后定型,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传统上,沈佺期和宋之问被认为是制定律诗格律的两个主要人物。从初唐直至宋代,学者与诗人们都大力表彰二人在律诗定型上的重要贡献。苏颋(670-727)称沈佺期“独擅词人之律”。[51]独孤及(725-777)总结说:“(五言诗)历千馀岁,至沈詹事(佺期)、宋考功(之问),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52]元稹(779-832)表彰道:“沈宋之流,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53]李商隐云:“沈宋裁辞矜变律”。[54]《新唐书·宋之问传》云:“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55]《新唐书·杜甫传》赞曰:“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56]类似之论不胜枚举,不过这些足以代表唐宋人对沈宋在律诗定型上所作贡献的认识。
尽管如此,但近一时期,这种认为沈宋是律诗定型者的传统观点已经受到了挑战。在其《初唐诗学著述考》中,王梦鸥将注意力投向了上官仪(607?-664)的《笔札华梁》、元兢(649-683)的《诗髓脑》及崔融的《唐朝新定诗体》。王梦鸥认为,这些诗学著述对诗律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一项质疑——为什么不是上官仪、元兢和崔融,而是沈宋被视为律诗的定型者?周祖譔在《武后时期之洛阳文学》一文(参见注释22)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质疑。另外,邝健行、杨明和兴膳宏也都指出,在元兢的《诗髓脑》中,已经清楚地阐明了“对”、“粘”及四声二元化的声律体系。随着这些规则的建立,律诗在声律上的形制便完全定型了。[57]
元兢的仕途生涯开始于公元661年,时为周王府参军。唐高宗总章(668-670)年间为协律郎,并预修类书《芳林要览》。公元670年,又自撰《古今诗人秀句》。[58]元兢的《诗髓脑》大概也作于此时。此时距《三教珠英》的编纂还有三十年。有趣的是,当时沈佺期和宋之问都还年轻,都在准备其进士科考。[59]
为何元兢的声律理论唐宋学者无人问津,而沈佺期和宋之问却声名赫赫呢?或许沈宋在律诗定型上所作的贡献是在实践而非理论,或许他们都受益于统治者政治上的支持。由上文之探讨,我们可以看出,现存《珠英学士集》六首符合声律之作中,三首属于沈佺期。公元702年,沈佺期由考功员外郎迁考功郎中;公元708年,宋之问亦迁考功员外郎。在一篇早年的论文中,笔者曾认为,进士试诗和律诗定形的时间均为公元702年[60],此年,当沈佺期主持进士试之际,他将“诗”纳入了应试内容之一,并规定了声律和修辞准则,及应试诗的字数和句数,并将其命名为“律诗”。在此期间,宋之问或许给予了协助,或许还在六年后他自己主持的进士试中,进一步完善了上述规定。
上述结论来源于两方面的证据。第一,是唐宋作者对沈宋二人的有关评价。第二,是王定保(870-约941)在《唐摭言》中的一段记载:“至神龙元年方行三场试,故常列诗赋题目于榜中矣。”[61]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正是沈佺期主持进士试之后三年。合理的推断是,当“诗”成为进士试的规定项目之一时,有关律诗的指导性规定也应广为所知了。否则,考生们将无章可循,而考官们也无法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律诗”的“律”字,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声律,另一个是指法律。而唐代的考试制度也正是其国家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62]这或许就是沈宋将其命名为“律诗”的缘故吧。
上述看法目前可以通过对“珠英学士”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如前所云,“珠英学士”们在公元701年之前的诗作,收于现存《珠英学士集》写本残卷中者,仅有百分之二十七符合律诗的声律要求。这表明,尽管元兢在三十年前便建立起了声律规则的基本框架,但它并未被“珠英学士”们所广泛接受。
而且我们发现,大约在六年或六年多以后的景龙时期(707-710),出现了另一个宫廷诗人群体,即所谓的“景龙文馆学士”。他们的诗作被收入武平一所编的《景龙文馆记》中。高木正一以此作为其一篇重要论文的主题。在这篇论文中,他统计出景龙文馆学士的五律中百分之七十是符合声律要求的。[63]笔者对景龙文馆学士的全部律诗创作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百分之七十二符合声律要求。[64]由此,律诗的最后定型应该是在“珠英学士”和景龙文馆学士之间,即公元701年至707年之间。
最后,如前所云,崔融,《珠英学士集》的编集者及“珠英学士”之一,撰写了一部《唐朝新定诗体》的著作。从这著作的题目中,我们可以推断,这绝非是一种个人实践,而应该是一种已被接受的“诗体”。崔融卒于公元706年。[65]“新定诗体”至少在彼时之前就已应该存在了,只不过尚未普遍到被命名为“新定诗体”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3 17:04 编辑

《珠英学士集》唐诗15首声律分析统计

依据贾晋华的《“珠英学士”与律诗定型》为线索,凭借百度能够搜索到的。《珠英学士集》15首。其中:

符合四声四元25法的是:15首,为15首的  100%
符合四声二元24法的是: 7首,为15首的    47%

元兢《诗髓脑》王昌龄《诗格》近体诗范例
依据四声四元25法统算,七首诗例的合律比 100%
依据四声二元24法统算,七首诗例的合律比  57%

唐朝12状元殿试帖:
依据四声四元25法统算,12首诗例的合律比 100%
依据四声二元24法统算,12首诗例的合律比  58%
=========================================
1
沈佺期的《长门怨》
月皎风泠泠,仄仄平平平
长门次掖庭,平平仄仄平
玉阶闻坠叶,仄平平仄仄
罗幌见飞萤,平仄仄平平
清露凝珠缀,平去平平入
流光下翠屏,平平仄仄平
妾心君未察,仄平平仄仄
愁叹剧繁星,平仄仄平平
===============================================既合24、又合25
2
无名氏的《渝州逢故人》
共是他鄉客,俱爲失路人。自憐蓬髪改,不掩柳條春。
===============================================既合24、又合25
3
【晓过函谷关】李涉
因韩为赵两游秦,十月冰霜渡孟津。
纵使鸡鸣遇关吏,不知余也是何人。
【纵使鸡鸣遇关吏,】
===============================================不合24、只合25

4
乔备的《出塞》
沙场三万里,猛将五千兵。旌断冰溪戍,笳吹铁关城。
阴云暮下雪,寒日昼无晶。直为怀恩苦,谁知边塞情。

平平通仄仄?仄通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通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平仄平?
===============================================既合24、又合25

5
夜行黃花川(唐·胡皓)
旳旳夜綿綿,斜斗歷高天。露浩空山月,風秋洞壑泉。
飢鼯啼遠樹,暗鳥宿長川。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既合24、又合25
6
婕妤怨(唐·崔湜)
不分君恩斷,新妝視鏡中。容華尚春日,嬌愛已秋風。
枕席臨窗曉,帷屏向月空。年年後庭樹,榮落在深宮。

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通?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通?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
【容華尚春日,平平仄平仄】
【年年後庭樹,平平仄平仄】
===============================================不合24、只合25
7
秋夜懷友(唐·馬吉甫)
故人在天末,空庭明月時。白雲勞寤寐,芳樹歇華滋。
蟋蟀鳴秋草,蜘蛛弄曉絲。菊花應可汎,留興待□□。

仄平仄平仄?通平平仄平?仄平通仄仄?平仄仄通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通仄??平通仄???
【故人在天末,仄平仄平仄】
===============================================不合24、只合25
8
奉使松府(伯三七七一。下同)(唐·胡皓)
蜀山匝地險,漢水接天平。波濤去東別,林嶂隱西傾。
露白蓬根斷,風秋草葉鳴。孤舟忽不見,垂淚坐盈盈。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通仄?平仄仄平平?
【波濤去東別,平平仄平仄】
===============================================不合24、只合25
9
乔备的《秋夜巫山》
巫峡裴回雨,阳台淡荡云。江山空窈窕,朝暮自纷氲。
萤色寒秋露,猿啼清夜闻。谁怜梦魂远,肠断思纷纷。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谁怜梦魂远,平平仄平仄】
===============================================不合24、只合25
10
房元阳的《送薛大入洛》
惊年嗟未极,平平平仄仄
别绪复相依,仄仄仄平平
雁随春北度,仄平平仄仄
人共水东归,平仄仄平平
夜月临轩尽,仄入平平上
残灯入晓微,平平仄仄平
哀怨一罢曲,平平仄仄入
幽桂徒芳菲,平仄平平平

==================================================既合24、又合25
11
《览镜》沈佺期 (唐代)
霏霏日摇蕙,骚骚风洒莲。时芳固相夺,俗态岂恒坚。
恍忽夜川里,蹉跎朝镜前。红颜与壮志,太息此流年。

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霏霏日摇蕙,平平仄平仄】
【时芳固相夺,平平仄平仄】
===============================================不合24、只合25
12
《酬杜麟台春思》崔湜
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鸳衾夜凝思,龙镜晓含情。
忆梦残灯落,离魂暗马惊。可怜朝与暮,楼上独盈盈。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通?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春还上林苑,平平仄平仄】
【鸳衾夜凝思,平平仄平仄】
===============================================不合24、只合25
13
詠漢武帝(唐·王無競)
漢家中葉盛,六世有雄才。廐馬三十萬,國容何壯哉!
東歷瑯琊郡,北上單于臺。好僊復寵戰,莫救茂陵隈。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上平仄去?仄平平仄平?
平入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既合24、又合25


14
秋晴過李三山池(唐·馬吉甫)
山遊□未狎,朝隱遂爲羣。地僻煙霞異,心閑出處分。
褰開弄晴景,披拂喜朝聞。野興浮黃菊,林棲臥白雲。
窺臨苔壁古,歌嘯竹亭曛。迴想幽巖路,知予復解紛。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褰開弄晴景,平平仄平仄】
===============================================不合24、只合25

15
宴盧十四南園得園韻(唐·元希聲)
超遙乘暇景,灑散絕浮喧。寫望峯雲出,開襟夏木繁。
野人憐狎鳥,遊子愛芳蓀。臥篠低臨席,驚流注滿園。
□然林下意,琴酌坐忘言。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既合24、又合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3 17:07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3 15:22
这首诗就是平仄粘对无误,八病咸除的典范。
唐朝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说:“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纵不拈二(拈缀),未为深缺。
从这段分析,当时律诗首先要求平仄粘对无误,其次要讲避八病。


唐朝殷璠的说法,你可能理解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3 17:2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3 15:22
这首诗就是平仄粘对无误,八病咸除的典范。
唐朝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说:“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纵不拈二(拈缀),未为深缺。
从这段分析,当时律诗首先要求平仄粘对无误,其次要讲避八病
近体诗并不忌讳犯【鹤膝】,从元兢《诗髓脑》只列鹤膝目录,没有解读内容来看,元兢已经放弃了。因为,两联之间的异声连接关系,已经由沈约的【鹤膝】,变为元兢的【换头】了!只是从理论来看,从王昌龄的近体诗范例来看,也是不忌犯鹤膝的。
〇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昇州》:
中司龙节,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3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3 19:1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3 18:10
两头管上去入相近(相近:三个仄声相近。头管:出句,两头管:相邻两联的两个出句的仄脚,上去入不同声,即四声递用),是诗律也。

你的老师姓啥?
师娘是否四声喜全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3 19:1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3 18:10
王昌龄《诗格》已基本确定了律诗声律《文镜秘府论》“调声”记载了王昌龄《诗格》关于诗律的论述,翻译如 ...
胡编乱造,立此存照。一旦打假,狂犬乱叫!


针叶林



60
主题
1158
帖子
3841
积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威望1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贡献114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钱1318
1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昨天 15:05 | 只看该作者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2 14:56
有声律理论吗?


 唐朝新定诗格 唐 崔融《》
《唐朝新定诗格》一卷,唐崔融撰。此书中国历代书目不见著录,惟《日本国见在书目》“小学家”类录有“《唐朝新定诗格》一卷”,不题撰者。《文镜秘府论》东卷《二十九种对》提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又地卷《十体》引作“崔氏《新定诗体》”,可知“《诗格》”、“《诗体》”即为一书。市河宽斋《半江暇笔》云:“我大同中,释空海游学于唐,获崔融《新唐诗格》等书而归,后著作《文镜秘府论》六卷。”可知《文镜秘府论》所引“崔氏”云云即出自崔融《唐朝新定诗格》。

 八 病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
  平头一
  谓句首二字并是平声是犯。古诗:“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披聚还散,吹扬凝且灭。”
  上尾二
  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荡子到娼家,秋庭夜月华。”“桂华侵云长,轻光逐汉斜。”内“家”字与“华”字同声,是韵即不妨。若侧声字,同上去入,即是犯也。
  蜂腰三
  谓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是犯。古诗:“徐步金门旦,言寻上苑春。”
  鹤膝四
  谓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是犯。古诗:“陟野看阳春,登楼望初柳。绿池始沾裳,弱叶未映绶。”言“春”与“裳”字同是平声,故曰犯。上去入亦然。
  大韵五
  谓二句中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端坐苦愁思,览衣起四游。”又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愁”与“游”、“胡”与“垆”是犯也。
  小韵六
  谓九字中有“明”字,又用“清”字是犯,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正纽七
  谓十字中有“元”字,又用“阮”、“愿”、“月”字是犯。古诗:“我本良家子,来嫁单子庭。”“家”与“嫁”字,乃是犯也。
  旁纽八
  谓十字中有“田”字,又用“寅”、“延”字是犯。古诗:“田夫亦知礼,寅宾延上坐。”


点评 小三羊
唐朝新定诗格 唐 崔融《》 《唐朝新定诗格》一卷,唐崔融撰。此书中国历代书目不见著录,惟《日本国见在书目》“小学家”类录有“《唐朝新定诗格》一卷”,不题撰者。《文镜秘府论》东卷《二十九种对》提及“崔氏《  详情 回复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昨天 15: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崔融《唐朝新定诗格》针断增修
竟然弄上【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