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5 09:47 编辑
从元兢《诗髓脑》,到王昌龄《诗格》,看大唐近体诗声律观
王昌龄《诗格·调声》说: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管。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王昌龄《诗格》调声理论,实际就是元兢《诗髓脑·调声》理论的换头术。其调声的本质原理,是完全一样的。大名鼎鼎的诗家夫子王昌龄,在表述更为简练的同时,并让世人明白了两个问题:第一,从初唐到盛唐,元兢创造的【换头】声律理论,已经风靡到【诗律】的显赫位置。第二,初唐伊始,诗人们尤其宫廷诗人,没有认可元兢的【护腰术】和【相承术】理论。当然,认可不认可的最终否决权在朝廷,也不是宫廷诗人以及科举主考官。
“颙、约已降,兢、融以往,声谱之论郁起,病犯之名争兴;家制格式,人谈疾累;徒竞文华,空事拘检;灵感沈秘,雕弊实繁”,从空海《文镜秘府论·论病》的提到来看,在唐朝或初唐,从只提【兢、融】不提【沈、宋】来论,沈宋没有声律理论,沈宋声律体系更是不存在。即便《文镜秘府》底朝天,不见沈宋相关声律的只言片语。崔融《唐朝新定诗格·文病》中,唯一讨论声律的,就是了了几字的所谓【不調病】,实为摘录元兢自称【元兢八病】的第一病【龃龉病】。来源于上官仪的【龃龉病】,【龃龉病】虽为调声范畴,却并不被近体诗严格忌讳。近体诗的声律(或古人的调声规律)范围:依句为计,必须严格【二五】俩字,并不在乎【二三】俩字,或【三字】俩字。依联为计。必须严格【二七】俩字,必须严格【五十】俩字。并不在乎【一六】俩字,或【三八】俩字、或【四九】俩字。例如,丁泽状元帖《龟负图》:八卦义宁孤。卦/义,【二三】俩字犯同去。李行敏试律诗《观庆云图》: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五/九,【三八】犯同上(不护腰)。
从初唐的崔融,到盛唐的王昌龄,乃至整个唐朝,或崔融的片言只语,或王昌龄的寻章摘句,无不异口同大唐声协律郎的《诗髓脑》。全面探索唐诗声律,不可不读《文镜秘府论》;深入研究唐诗声律,不可不读元兢《诗髓脑》。元兢《诗髓脑》的声律理论,就是近体诗的声律理论;元兢《诗髓脑》的声律体系,就是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由以下11首近体诗的范例可知:两句关系的【二七】俩字、【五十】俩字,以及两联关系的【二二】俩字,三者都是四声二元的异声相变。唯独单句的【二五】俩字,不是四声二元化的异声相变,而是四声四元化的异声相变。
以首为计:
依据四声四元25法统算,七首诗例的合律比 100%
依据四声二元24法统算,七首诗例的合律比 57%
唐朝12状元殿试帖:
依据四声四元25法统算,12首诗例的合律比 100%
依据四声二元24法统算,12首诗例的合律比 58%
五言律句四声四元25法,就是元兢声律理论,就是元兢声律理论体系!
一、元兢《诗髓脑》五言近体诗2范例
1
庾信《答王司空饷酒》:
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欣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
平入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入仄平平。
【欣君一壶酒,平平仄平仄】==============【二四同声句】
2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平平仄平去,去去入平平;上去平平上,平平去入平。
平平平去入,入去上平平;入去平平入,平平上去平。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去】==============【二四同声句】
二、王昌龄《诗格》五言近体诗7范例
〇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3
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昇州》: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平平平仄去?仄入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入?仄上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中司龙节贵【去】,地控吴襟带【去】)=======【不忌犯鹤膝】
4
又钱起《献岁归山》: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5
又陈润《罢官后却归旧居》: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6
又五言绝句诗曰:
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
7
又崔曙《试得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平平。
【终期圣明代,平平仄平去】==============【二四同声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