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学堂窝人

拗救理论之我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8 08:53
学堂先生把平常作律诗与应试律诗混为一体了,这也是现在不少人的格律观念。 ...

不论什么体,今人与古人最大的区别是古人宽容,今人苛刻;古人讲感觉,今人重理论。就如应试律诗,祖咏意尽则止,同样高中,如果是今人,考官说不定评曰:“把严肃的高考视为儿戏,三年内不得参加应试!”

点评

不论什么体,今人与古人最大的区别是古人宽容,今人苛刻;古人讲感觉,今人重理论。就如应试律诗,祖咏意尽则止,同样高中,如果是今人,考官说不定评曰:“把严肃的高考视为儿戏,三年内不得参加应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1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老实平庸的基本格律写多了必腻,但用奇律不代表乱来。

点评

正确的方法是,一种体裁写腻了换一种体裁,如格律诗写腻了换古风或词,同一形式求新是很难成功的,杜甫、黄谷山的拗体并不成功也不受欢迎。 格律或者说体裁,没有老实平庸、调皮高贵之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59
我看能流传千年,实为不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堂窝人 于 2016-9-18 09:50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8 08:48
清代的《诗法易简录》里说:六韵八韵切不可讲借还补救,以应试应制贵从律也,五律用于试作只可用小借还法 ...

少陵“何时一樽酒”(此本句单拗法),刘睿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此本联双拗法
如果说,此为前句拗后句救,同样通达。这就是所谓理论。
再如“前有浮音,后有切响。”平平仄平仄,如果按两两交替,则有悖其理,如单字为单位,仄平仄内部恰好合其理,根本说不清。平平仄平仄,后三字抑扬起伏,合乎一些人的审美情趣,于是选择使用,合情而不合理。很多理论家都喜欢把道理说得玄之又玄,说白了,他们自己也不见得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点评

别范安成诗(南北朝·沈约) 平生少年日,生/日,平/入浮切 分手易前期。手/期,仄/平浮切 及尔同衰暮,尔/暮,上/去浮切 非复别离时。复/时,入/平浮切 勿言一樽酒,言/酒,平/上浮切 明日难重持。日/持,仄/平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18 08:29
只因你说颈子太长故。

对,致歉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18 08:37
严格按格律并不是什么难事,古人所谓拗救,绝大多数作者一生也很少用。偶尔破律是允许的,但硬要说成合律并 ...

所以与你的观点无探讨的必要。各自为阵好了。

点评

是的,我只是表达一种观点,或者说一种大实话,不在于探讨不探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1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18 09:49
少陵“何时一樽酒”(此本句单拗法),刘睿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此本联双拗法)
如果说,此为前 ...

别范安成诗(南北朝·沈约)

平生少年日,生/日,平/入浮切
分手易前期。手/期,仄/平浮切
及尔同衰暮,尔/暮,上/去浮切
非复别离时。复/时,入/平浮切
勿言一樽酒,言/酒,平/上浮切
明日难重持。日/持,仄/平浮切
梦中不识路,中/路,平/去浮切
何以慰相思。以/思,仄/平浮切

【平头】法,纵向浮切4次:
生/手,平/仄浮切
尔/复,上/入浮切
言/日,平/入浮切
中/以,平/仄浮切

【上尾】法,纵向浮切4次:
日/期。入/平浮切
暮/时,去/平浮切
酒/持,上/平浮切
路/思,去/平浮切

【鹤膝】法,纵向浮切3次:
日/暮,入/去浮切
暮/酒,去/上浮切
酒/路,上/去浮切

【蜂腰】法,横向浮切8次。

每首四韵永明体,浮切共计19次!
其中:纵向浮切11次,横向浮切8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1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8 10:00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18 09:35
不论什么体,今人与古人最大的区别是古人宽容,今人苛刻;古人讲感觉,今人重理论。就如应试律诗,祖咏意尽则止,同样高中,如果是今人,考官说不定评曰:“把严肃的高考视为儿戏,三年内不得参加应试!”

终南望余雪》,是祖咏的代表作,却不是祖咏的及第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9-18 09:37
很老实平庸的基本格律写多了必腻,但用奇律不代表乱来。

我看能流传千年,实为不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9-18 09:37
很老实平庸的基本格律写多了必腻,但用奇律不代表乱来。

正确的方法是,一种体裁写腻了换一种体裁,如格律诗写腻了换古风或词,同一形式求新是很难成功的,杜甫、黄谷山的拗体并不成功也不受欢迎。
格律或者说体裁,没有老实平庸、调皮高贵之分。

点评

宋代才有词牌的,得替初唐中唐的人想想,写律诗只有奇律和平常律两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8 07:48
没有如此复杂的必要,一个名称而已,只要大家能明白。
邻联联头相同即为【折腰】 ...

不太认可你的简化,那楼主指责 颈太长则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