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学堂窝人

拗救理论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8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理论从来就没统一过:早在唐朝,就有人用下句“三平之”救上句三连仄。
清人赵执信一代,就有截住然不同的两种观点:赵为下三平救上三仄、四仄、乃至五连仄。另一种是因下三平(不是尾三平)而用上连仄“协之”。王力则在赵执信上更登峰造极,把下句第三字平说成是可救上句任何拗字。
拗句,在永明体中就大量存在,为什么,从来就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所以我赞同潭州雨梦先生的新论探索。最起码他是通过大量归纳、费尽精力和辛苦得出的论点,单凭这个毅力就值得尊敬!

点评

方向错误一切归零。谭某根据自己错误的定义(仄声出句之单平句叫孤平)导致荒谬的结论----拗救是用孤平救孤仄----岂不可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8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8 07:48
没有如此复杂的必要,一个名称而已,只要大家能明白。
邻联联头相同即为【折腰】 ...

只因你说颈子太长故。:share:

点评

对,致歉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51
错位了! 三羊没说窝人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18 08:29
只因你说颈子太长故。

错位了!
三羊没说窝人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按格律并不是什么难事,古人所谓拗救,绝大多数作者一生也很少用。偶尔破律是允许的,但硬要说成合律并为之整出一套不能自圆其说的“拗救”理论来,则未免可笑。

点评

所以与你的观点无探讨的必要。各自为阵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53
清代的《诗法易简录》里说:六韵八韵切不可讲借还补救,以应试应制贵从律也,五律用于试作只可用小借还法,如少陵“何时一樽酒”(此本句单拗法),刘睿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此本联双拗法),皆无碍于应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8 0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18 08:37
严格按格律并不是什么难事,古人所谓拗救,绝大多数作者一生也很少用。偶尔破律是允许的,但硬要说成合律并 ...

清代的《诗法易简录》里说:六韵八韵切不可讲借还补救,以应试应制贵从律也,五律用于试作只可用小借还法,如少陵“何时一樽酒”(此本句单拗法),刘睿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此本联双拗法),皆无碍于应试体,唯大拗不可轻用,若用于酬赠闲咏则工于补救乃见法度之妙。

点评

少陵“何时一樽酒”(此本句单拗法),刘睿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此本联双拗法) 如果刘睿虚说,此为前句拗后句救,同样通达。这就是所谓理论。 再如“前有浮音,后有切响。”平平仄平仄,如果按两两交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49
苕溪胡元任《叢話》曰:律詩之作,用字平側,世固有定體,眾共守之。然不若時用變體,如兵之出奇,變化無窮,以驚世駭目,杜甫,黄庭坚的拗律,苏轼的破律,皆为古今称道,原因在于古代人人皆可写律诗,故合律便不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28
《帖经日试宫池产瑞莲》王贞白 【省试帖】============【大拗不救】 雨露【去】及万物【入】,嘉祥有瑞莲。香飘鸡树近,荣占凤池先。 驿日【入】临双丽【去】,恩波照并妍。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 仄仄仄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8: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8 0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先生把平常作律诗与应试律诗混为一体了,这也是现在不少人的格律观念。

点评

不论什么体,今人与古人最大的区别是古人宽容,今人苛刻;古人讲感觉,今人重理论。就如应试律诗,祖咏意尽则止,同样高中,如果是今人,考官说不定评曰:“把严肃的高考视为儿戏,三年内不得参加应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35
试律诗,就是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1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8 08:48
清代的《诗法易简录》里说:六韵八韵切不可讲借还补救,以应试应制贵从律也,五律用于试作只可用小借还法,如少陵“何时一樽酒”(此本句单拗法),刘睿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此本联双拗法),皆无碍于应试体,唯大拗不可轻用,若用于酬赠闲咏则工于补救乃见法度之妙。

《帖经日试宫池产瑞莲》王贞白 【省试帖】============【大拗不救】
雨露【去】及万物【入】,嘉祥有瑞莲。香飘鸡树近,荣占凤池先。
驿日【入】临双丽【去】,恩波照并妍。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



唐·郑  谷(851年—910)
《试春涨曲江池》========【试帖诗】========【大拗不救】

王泽尚通津,恩波此日新。深疑一夜雨,宛似五湖春。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翠低孤屿柳,香失半汀苹。
凤辇寻佳境,龙舟命近臣。桂花如入手,愿作从游人。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仄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



徐州试反舌无声(唐·张籍)=====【试帖诗】============【大拗不救】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仄平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8 08:53
学堂先生把平常作律诗与应试律诗混为一体了,这也是现在不少人的格律观念。 ...

试律诗,就是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8 08:48
清代的《诗法易简录》里说:六韵八韵切不可讲借还补救,以应试应制贵从律也,五律用于试作只可用小借还法 ...

苕溪胡元任《叢話》曰:律詩之作,用字平側,世固有定體,眾共守之。然不若時用變體,如兵之出奇,變化無窮,以驚世駭目,杜甫,黄庭坚的拗律,苏轼的破律,皆为古今称道,原因在于古代人人皆可写律诗,故合律便不稀奇,故以破律为美,好比富足人家不缺白面猪肉,反思野菜窝头为美餐。

我比较赞同上述观点,就如赵飞燕痩,汉人喜欢,杨玉环胖,唐人喜欢并效仿成风一样,是一种心理满足,本来就不在乎有多少科学理论根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