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学堂窝人

诗词改革之我见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71

主题

808

回帖

39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935
发表于 2016-9-1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1

主题

808

回帖

39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935
发表于 2016-9-17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7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坐云间 发表于 2016-9-17 12:58
问好先生!先生是大度之人,学生我就畅所欲言了:现代人都是说的普通话,如果有了完善的普通话新韵,就给 ...

普通话是汉族语言进化到今天?

点评

问好先生! 古汉字很多读音,进化到现在都发生了改变...... 从1956年中国就推广了普通话...... 理当按普通话完善新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7 23:04
一般研究汉语音韵史学者,大都是以《切韵》为枢纽,上推周秦古音,下联现代放方言进行比较。但不能把《诗经》音韵系跟《切韵》直至北京音看成一种直线式的语音发展。因为《诗经》韵系和北京韵系都比《切韵》简单。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7 19:23
汉语史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历史上不同地区方言曾在不同时代占优势,类似标准语的地位,且曾被用作文学语言。周秦汉代的文学语言的基础是北方语言,而在齐梁时代是南方语言,到了唐宋明清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7 1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17 14:38
普通话是汉族语言进化到今天?

汉语史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历史上不同地区方言曾在不同时代占优势,类似标准语的地位,且曾被用作文学语言。周秦汉代的文学语言的基础是北方语言,而在齐梁时代是南方语言,到了唐宋明清复以北方语言为基础。魏晋宋时期,是个过渡时期,中心由北南移。因此如把北方音韵系统为基础的《诗经》押韵和取于南方音韵系统的《切韵》,以及属于北方音韵系统的《中原音韵》挤成一条发展直线的话,那就歪曲了历史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7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17 14:38
普通话是汉族语言进化到今天?

一般研究汉语音韵史学者,大都是以《切韵》为枢纽,上推周秦古音,下联现代放方言进行比较。但不能把《诗经》音韵系跟《切韵》直至北京音看成一种直线式的语音发展。因为《诗经》韵系和北京韵系都比《切韵》简单。人们从《诗经》开始把它一个一个分成《切韵》的韵类再比较北京话的同时又把《切韵》的韵类合并成为数有限的类别,就会发现《诗经》里没有相应的类别,而《切韵》里有许多韵类,在北京话里没有相应的类别。相反《诗经》和北京话里所分的类别,在《切韵》里都可以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1

主题

808

回帖

39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935
发表于 2016-9-1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8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坐云间 发表于 2016-9-17 23:04
问好先生!抱歉!我将‘汉字’错打成‘汉族’。

古汉字很多读音,进化到现在都发生了改变...... 从1956 ...

这样理解是过于简单化,音韵学所研究的任务是探讨历时和共时语音类别,音值特征,音位系统结构模式和声母,韵母,声调三者配合的规则,特别着重于挖掘从原始汉语到现代汉语音韵演变的复杂曲折过程及其规律,做到脉络一贯,不断线不缺项。按这个要求,目前国内声韵学界的研究成果,其差距还是很大的。有人统计在汉语音韵变化史上仍有四十个左右课题尚待研究总结。因此对诗词用韵的修订,务必要慎之又慎,务必要尽量合乎声韵学科学,而不是以普通话标音为准简单处理就行了。好在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今次修订诗词用韵一改过去由中华诗词学会主持编撰的做法,改由声韵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专家主打,估计亦有一定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8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金建 于 2016-9-18 01:10 编辑

诗词用韵不等同于通用语言,因为它有个历史传承问题。用通用语言可以写新诗,但要用它来写旧体诗就要考虑怎样与历史保持连贯问题,如果根据语音变化略作修改,应该是可行的,但对古韵动筋动骨,连古人用的入声都改成平声,则需慎重考虑。当然在我们这一代问题不大,但需面对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做到与传世的近体诗相连接;二是怎样做到为后人所接受。古人无声,但后人有话。后代人如果仍然使用普通话,那相信问题也不大,但假设到时又启用一种新的通用语言,那我们现在用新诗韵写的近体诗能否被后人所接受就成问题了,恐怕到时后人再宽容也不会把用新诗韵写的近体诗当作真正的近体诗吧,也许改叫“变韵近体诗”什么的,以区别于正宗的近体诗也说不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甚至卿云歌,我们还能读出韵味,甚至用普通话也能读出韵味,为什么?
“天地”,古人读音是不是“上下”?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