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唐近体诗从来就是字面一致,读音各异的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 10:24
你贴一次就得来消一次毒,不麻烦~

为什么十年了才来“消毒”?!用的是针氏伪劣产品吧?!

点评

因为你犯的是二吊子病。这种病像牛皮鲜,要天天抹药,但难以根治。大夫说除非金筑子把皮换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 10:30
因为你犯的是二吊子病。这种病像牛皮鲜,要天天抹药,但难以根治。大夫说除非金筑子把皮换掉。。。 ...

开国前辈们不用平水韵,我也不用平水韵!事实证明天天反毛的是针叶林辈,你是抵赖不了的!当然你的反毛不是以政治为目的的,只是诗词理论上的,没人追究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跟古人最大的差距就是只是在看诗,而不是吟诵诗。正因为不是吟诵,所以就体味不到韵律之堂奥。

点评

至理名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2 0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12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2 04:19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9-12 00:22
我们跟古人最大的差距就是只是在看诗,而不是吟诵诗。正因为不是吟诵,所以就体味不到韵律之堂奥。 ...

至理名言!
精通灰韵的,即可【知之】,也可【读之】。
不通灰韵的,只可【知之】,不可【读之】。
【來、開】与【回、杯】的押韵,三羊是凭借韵书知道的,但是不会读。不会读也就体会不出【韵味】来!

精通元韵的,即可【知之】,也可【读之】。
不通元韵的,只可【知之】,不可【读之】。
【言、園】与【門、存】的押韵,三羊是凭借韵书知道的,但是不会读。不会读也就体会不出【韵味】来!





点评

古韵中是存在同部不同韵现象,正是古韵应改革之处。 但2005年的新十四韵也存在同部不同韵和同韵不同部现象,这也正是新十四韵不成功之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2 0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2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9-15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近体诗依《切韵》字面成律,读音却是南腔北调的。今天有人认为《切韵》(平水韵)是哑巴韵,谁也读不出来。其实唐人那时同样是谁也读不出“标准”的《切韵》音来,他们都是按自己的方音读诗的。他们写诗大家字面一致,读诗却是各用其音的。以今人为例,我选了东西南北中六人的七律,他们的诗在字面上的格律都是一致的,但他们都是各用自己的方音来读的。

朋友这种观点在下不敢苟同!当年秦始皇“书同文”时,就有人反对,但是,“书”还是“同文”了。今天,“文”同音,在中华大地推行了60多年,所有的媒体都讲普通话,普通话是大势所趋,不可抗拒!先生还在坚持“哑巴”诗歌,“南腔北调”有理,不亦悲乎!

点评

北京音存在一千年了,历史上没有人用北京音写近体诗!今天有病的人该有药医了,所以自己应该知道什么是近体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5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昆仑 发表于 2016-9-15 08:29
唐近体诗依《切韵》字面成律,读音却是南腔北调的。今天有人认为《切韵》(平水韵)是哑巴韵,谁也读不出来 ...

北京音存在一千年了,历史上没有人用北京音写近体诗!今天有病的人该有药医了,所以自己应该知道什么是近体诗了!

点评

历史上没有人用北京音写近体诗,不等于说现在就不可以有。只要看看论坛上的新韵诗词版块,就可以证明金筑子之荒谬。你不承认新韵可以写近体诗是鸵鸟政策,闭眼不看现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5 0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