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9|回复: 23

唐近体诗从来就是字面一致,读音各异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近体诗从来就是字面一致,读音各异的
    唐近体诗依《切韵》字面成律,读音却是南腔北调的。今天有人认为《切韵》(平水韵)是哑巴韵,谁也读不出来。其实唐人那时同样是谁也读不出“标准”的《切韵》音来,他们都是按自己的方音读诗的。他们写诗大家字面一致,读诗却是各用其音的。以今人为例,我选了东西南北中六人的七律,他们的诗在字面上的格律都是一致的,但他们都是各用自己的方音来读的。
鲁迅:(浙江)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朱德:(四川)
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周钟岳:(云南)
喜无风雨误良辰,又向江头认旧尘。
重九节中名胜地,三千里外故乡人。
接篱倒着山公帽,濯锦同寻玉女津。
赌酒吟诗尽亲旧,插萸忘是客中身。
孙中山:(广东)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徐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老舍:(北京)
故人南北东西去,独领江山一片哀!
从此桃源萦客梦,共谁桑海赏天才?
二更明月潮先后,万事浮云雁往回:
莫把卖文钱浪掷,青州瓜熟待君来?
毛泽东:(湖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谁都知道,他们写的是统一的切韵字,但这切韵字却读不出一个统一的切韵音来。今人只读得出自己祖宗的方音,那么唐祖宗也只读得出秦祖宗的方音,说唐祖宗能读得出一个统一的《切韵》音那是猜测的。《切韵》音不是慢慢地消失了,而是从来就没有人去照字面的反切注音读过。《切韵》音从来就只是存在于字面,所以它才能千年不变地传承下来!
人类的语音是人类发展的产物。汉字,是记录汉人语音的符号。语音表达什么,这符号就代表什么。当南方的甲将a语音用汉字A记录下来传递给北方的乙,这北方的乙再将A还原成自己的语音时,这语音就变成了b。世间没有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是相同的。世间也没有一个人的语音与另一个人的语音是相同的。我们把语音扩大成很粗的音调,南方人的音调与北方人的音调是不一定相同的。所以说汉字A对于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声调它只是切韵规定的字面上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不去计较这个汉字A所标的声调是否与自己的口音相符。于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用ABCDE写出的近体诗,其声调平仄不一定符合南方人或北方人的个人口音,这南方人或北方人只要认同这ABCDE的字面一致就行了。所以1300年来近体诗的用字书面声调是不变的。只有押韵语音可随时代而改变。可押词韵,可押新韵。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 21:09
用旧韵,还是用今音。这是各人的事。但今古混用肯定不行,叫人如何理解,难道是玩穿越?! ...

你先弄清针叶林的旧韵今音是什么玩意了再说好么?

点评

定义按照金筑子的即可:旧韵,1300年来使用的切韵;今音:普通话。 金氏今古混用论:“句中字用古音千年不变,押韵字用今音即普通话音”,(详见金筑子今古混用N+1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 09: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 0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金这两贴感觉自相矛盾:

《近体诗的声调平仄和押韵语音从来就是读写分离的》
《唐近体诗从来就是字面一致,读音各异的》

点评

这两篇文章时间有些早了,大约是去年吧。北山是否先仔细读一下正文再说。针叶林理解不了正文那是他一惯的无知所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 09: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 09:02
定义按照金筑子的即可:旧韵,1300年来使用的切韵;今音:普通话。
金氏今古混用论:“句中字用古音千年 ...

啊!回来了?!没有你的无知,我的文章引不起注意!你看你在胡说些什么呢?!就说当前吧:你和知味堡人都是黑龙江那嘎子的,你俩写的近体诗可以是读写一致的。难道那个浙江的晓风轻送也是和你读写一致的?!

点评

全国绝大部分人写诗和我们一致。而和你金筑子一致的只有你一个人“滑花”混押。承认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 1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 08:49
老金这两贴感觉自相矛盾:

《近体诗的声调平仄和押韵语音从来就是读写分离的》

这两篇文章时间有些早了,大约是去年吧。北山是否先仔细读一下正文再说。针叶林理解不了正文那是他一惯的无知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一下,两篇发于去年9月,应该是在风雅颂、龙门阵、香诗、四海等网坛。

点评

似乎是十年以前的旧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 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 10:12
似乎是十年以前的旧帖~

是吗?那你学了十年才来批驳?够用功的!

点评

你贴一次就得来消一次毒,不麻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 1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6: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