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元兢的声律理论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兢的著述诗髓脑》也是根据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整理的。
----------
既针叶林的唐诗大半是古风、燕雀代替喜鹊银河搭桥,针叶林又出新论:元兢的著述诗髓脑》也是根据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整理的。
真是稀奇,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是空海从大唐回日本后才著的,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才传回中国。《文镜秘府论》中曾提及过“元氏”即元兢的理论!针叶林却荒唐到底了,唐人元兢诗髓脑》也是根据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整理的!针叶林的第三个荒唐论滚点问世了!

点评

元兢《诗髓脑》早已失传,今天的《诗髓脑》是根据《文镜秘府论》整理出来的,老金对《文镜秘府论》来龙去脉还是没摸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1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5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兢的声律理论 [复制链接]
针叶林

18
主题       
251
帖子       
8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38 点 贡献253 次 金钱309 枚
收听TA 发消息       
电梯直达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8-24 21:01 编辑


元兢的声律理论
三羊先生不厌其烦地宣扬三种声律体系,其二是:

“二、唐朝元兢声律体系(也即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元兢的著名理论)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
近体诗,又分为【换头】和【折腰】两种。近体诗分为两种的说法,可以从唐朝科举诗律诗得到印证。”

元兢的声律论述是什么?

根据文镜秘府论:

调声: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只有“换头”一说后来体现在近体诗格律中。

    元兢的著述《诗髓脑》也是根据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整理的。除了“调声”之外,其余内容只有“对属”和“文病”(即记载的沈约的八病说): 《南史.陆厥传》中则记载:时盛大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音韵。约等文章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三羊将“(二五字)不可同上同去同入”(即蜂腰病)列为元兢的著名理论毫无根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5 1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5 18:14
元兢的著述《诗髓脑》也是根据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整理的。
----------
既针叶林的唐诗大半是古风、燕雀代替喜 ...

元兢《诗髓脑》早已失传,今天的《诗髓脑》是根据《文镜秘府论》整理出来的,老金对《文镜秘府论》来龙去脉还是没摸清。

点评

《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三羊已经复制再23楼,但不是你说的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20:02
元兢《诗髓脑》早已失传,今天的《诗髓脑》是根据《文镜秘府论》整理出来的,老金对《文镜秘府论》来龙去脉还是没摸清。 ======================== 北山,如此探索不合逻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诗髓脑》是根据《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19:36
这不更希奇吗?!元兢的诗髓脑既然失传,又有人整理出一个诗髓脑栽到元兢头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1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5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25 19:1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5 18:19
元兢《诗髓脑》早已失传,今天的《诗髓脑》是根据《文镜秘府论》整理出来的,老金对《文镜秘府论》来龙去 ...

这不更希奇吗?!元兢的诗髓脑既然失传,又有人整理出一个诗髓脑栽到元兢头上?!

大半唐诗是古风,康熙闻道显愁容。
莫非编纂欺君甚,长辫无知算术功?
更见银河飞燕雀,吃惊织女哭牛兄。
荒唐元兢觅空海,始著诗髓展霸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5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的八病说,元兢的诗髓脑,均已失传,而今人可以重新弄一个八病、诗髓栽到古人头上,好像沈约、元兢的原著再世,凡古人做不出来的造假今人都做得出来!

点评

不明白去看看书,《全唐五代诗格汇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5 1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5 19:19
沈约的八病说,元兢的诗髓脑,均已失传,而今人可以重新弄一个八病、诗髓栽到古人头上,好像沈约、元兢的原 ...

不明白去看看书,《全唐五代诗格汇考》。

点评

诗髓脑   《诗髓脑》一卷,唐元兢撰。此书中国历代书目未有著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小学家”类著录有“《诗髓脑》一卷”,“《注诗髓脑》一卷”。“髓脑”一词,本为佛典用语。《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5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代人看过文镜秘府论?!

点评

我说老金,你还没闹清就先编排上针叶林半天,这能不引起争执?你本身也毛病不少,你的理论,不客气点说,很多很荒唐,请针叶林来,就是给你的理论上点金石之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8-2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5 18:19
元兢《诗髓脑》早已失传,今天的《诗髓脑》是根据《文镜秘府论》整理出来的,老金对《文镜秘府论》来龙去 ...

元兢《诗髓脑》早已失传,今天的《诗髓脑》是根据《文镜秘府论》整理出来的,老金对《文镜秘府论》来龙去脉还是没摸清。
========================
北山,如此探索不合逻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诗髓脑》是根据《文镜秘府论》整理出来的】。如此说法,三羊阅历肤浅,还是第一次听说的。能从《文镜秘府论》整理出《诗髓脑》来,岂不天方夜谭!你能从《文镜秘府论》整理出唐朝近体诗的声律吗?你不是说王力与唐朝是两套格律吗,你要能从《文镜秘府论》整理出来,你就是声律大家。

点评

请教三羊:《文镜秘府论》中哪些处提到元兢,后人可从此处认定全文是元兢《诗髓脑》的?我实在看不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8-2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8-25 18:14
唯《诗品》载蜂腰、鹤膝二名,《南史》载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四名
---------这起码证明“蜂腰”的发明 ...

这个还用你说嘛!
元兢是对沈约的继承与发展,懂吗?!
声律的历史,是循序渐进、删繁就简的继承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