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言哉

鲜卑的大比例加入未能消灭入声,其后焉能...

[复制链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0:18
满语的入声我不懂,我也不是搞语言学的,不可能学的。

不懂就不要瞎说,谣言怎么来的?还不是瞎说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0:26
元蒙是将汉话入派三声的。满人受些影响,学得应是这个汉话,当然也作了某些音质上的调整。如翘舌,儿化。 ...

满人尊平水,绝不会受蒙人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0:27
满人不会汉话中的入声,这是不可否认的。。。。。不然今天的普通话中不会没有入声。 ...

北方汉人都不说入声,还能要求满人说入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满人自有入声,如果北方汉人说入声,他们就能学汉语的入声,不存在障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0:36
在上世纪普通话推广时,北方还是很多地方保留入声的。现在恐怕会入声的也没有几个了。 ...

不是很多,那非主流,是角落,主要是山西部分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0:42
错了。就在河北,也还保留入声。现在怎样不知道啰。

你在地图上画个圈出来,看看多大面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0:45
其实在普通话推广时,连北京都是没有统一的。北京城方圆十里之内与之外不同的。从这点上去理解一下,就知 ...

普通话是有人为因素,但入声的消亡并非这个时期的问题。

点评

早在南宋时期,金兵铁蹄下的北方及中原一带入声便面目全非了。及至元蒙,根植于民间的北曲之所以入派三声,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否则便无市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7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8-7 21:23 编辑

    保留着入声的地区,几乎是集中在临海比较近的地区,如粤语、客家话、闽南语、赣语、湘语、吴语、福州话、江淮官话等。这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山水河海交叉复杂的地区生存,就需要相应的语音来交流。
   四声是远远不足于应付复杂的环境需要,故这些地区才有六声以上的语音。如果一个字能说清楚的东西就不会用两个字来表达,四声要是够用的话,那六声,九声完全是多余的,不合理和浪费力气的。这就不用外来的力量,自然就会退化成仅有四声或三声的语言。是自然环境使其然也。
   我是这样觉得,只要青山在,就不会没柴烧。 只要这种生活环境在,入声不会消失,起码到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是这样。倒不如担心,普通话会不会出现再分裂成方言的可能。

    我所在地方,说普通话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本地方言还是地地道道的没有任何改变,交流用语和日常用语是分开来使用。倒是北方和外来人口,不得不学会讲地方方言--尽管学得很蹩腳---是普通话混方言的新种普通话。
    这也正如香港,百年来说英语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日常用语还是地道的广东话。

点评

声调过于复杂会消耗更多的精力,所以有舒化懒化简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33
入声的保留以湿润地区为主。汉语中的词汇越来越多,这是趋势。象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样的已经是过去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7 21:18
保留着入声的地区,几乎是集中在临海比较近的地区,如粤语、客家话、闽南语、赣语、湘语、吴语、福州话 ...

入声的保留以湿润地区为主。汉语中的词汇越来越多,这是趋势。象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样的已经是过去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5

回帖

6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5
发表于 2016-8-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0:47
普通话是有人为因素,但入声的消亡并非这个时期的问题。

早在南宋时期,金兵铁蹄下的北方及中原一带入声便面目全非了。及至元蒙,根植于民间的北曲之所以入派三声,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否则便无市场。

点评

金蒙有推波之势,加快了进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15: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