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9-1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镜非台 于 2014-9-10 22:28 编辑
您这篇文章,我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只能先胡说,反正俺也不专门搞这个,只是凭着感觉说,说对说错俺不管,因为以前在这栏目里也没评过这种类型的作品。
叫俺的说法,你若真有心搞这个,干脆就给搞透
啥是搞透,若说文言文,要仿古就干脆仿古,若说是近体散文,但用的部分字词又不完全是
我打个比方说,第一句,若用文言文写法,就干脆是“雷嘈嘈,雨阵阵”,这就行了,没必要用的字就别去用。而“轩窗紧闭,大门不出”两句,第一句雅,第二句俗,这搭不到一块。读起来让人失去美感了。
其实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我之前就建议你了,去写骈赋算了,我小学毕业,老爸逼着我背了好多首古文,到现在都还记得,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明镜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我在给你打这些字的时候,没翻过百度,至今还是背得出的。举这篇例子的目的,是想说,人文章写得,读起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真正的让人感觉到一种美感。但你想象一下,若是”六王皆毕,四海统一,蜀山平兀,阿房方出“,那是啥味道{:soso_e120:}
而文言文中,比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作动用,名作状用,包括一些特殊的句式,被动、倒装、状语后置、谓语前置……等等,这里面有一整套的讲究,不比诗词要研究的东西少。
当然,我在这方面,没下工夫专门去研究过,自己也写不出来什么很像样的文章能够有说服力。
所谓给你的建议,只是以前学中文的老爸闲来无事和我谈谈,我能记得的也就记得一些,当时常识扫盲。真正要弄好这东西,也得下一番苦功夫才是的。
而你现在的最大问题我觉得,是把文言文和民国古文的风格“融会贯通”起来了,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一个体系的东西,读起来”气韵“不畅,显得疙疙瘩瘩的。
因此建议你看准一条路去走,不能太随意,拟古就拟古,文言就文言,别介于两者之间才好。
粗陋之见,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