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9-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镜非台 于 2014-9-4 10:05 编辑
额,两天了,他们都不给意见,桑心中……{:soso_e109:}
咱俩聊,不理他们{:soso_e123:}
望海潮
帐云笼月。玄穹蔽影。迷途雁字游蛇。
魁斗隐芒。疏林歇羽。参差岩壑松桠。
敛翅待晨霞。奈何遍氤郁。一望无涯。
无计归程。徒忆南国烛千家。
伫临瀚海堤沙。看浪倾短棹。风逐悲槎。
潘鬓减衰。前尘倥偬。羡谁明殿高牙。
往事不堪夸。且抛三更梦。半宿闲遐。
何日琉璃天淡。素魄赏琼葩。
“帐云”这个用法,是有的
刘禹锡的《七夕二首》里,就有”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宋代杨景的《婆罗门词》里,也有”帐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
当然,还有很多成词先例,因此,这么用是合法滴。
本词用的手法,绝大多数是比兴,因此一苇曾给俺定义为”比兴流“{:soso_e120:},全篇基本没赋,只是一句”徒忆南国烛千家“坐得太实,让俺一直耿耿于怀,想改又不知怎么改。
起句,是创造一种氛围,在氤氲的夜色中,大雁迷途,想找一个地方休息,却停留在了一篇参差的”岩壑松桠“中,想要等待太阳的升起,却茫茫无望。
那么,转换思路,这让咱联想到了啥,一个人,在日月无光,朝野黑暗,天下浑沌的环境下,独善其身,停留在一片险恶的环境中,想盼得日霞东升……
下阕,首句点图,”浪倾短棹。风逐悲槎“,在这个环境中,时时朝不保夕,危机四伏,之后扣回自己身上,半生倥偅,两鬓白发,并回忆起当时自己居庙堂之高时候的风光。
高牙,这里不是牙旗大纛,本意是高官的官衙,代指高官身份,宋 范仲淹 《寄馀杭金安石段少连二从事》诗:“分擕俱是佐高牙,两地官尘自等差。”
然后,抛开往事,在乱世中求一闲暇。但心中所盼望的,却是有”琉璃天淡“的那一天,而素魄,指月亮,光辉的月亮,琼葩,指自己,或有才能的人。待到那一天,出现一个明君——素魄,拨开云雾见清天的时候,自己堪与重用,尚有用武之地。
这个情节或者所表现的场景,有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思,在历史上很多诗词人的作品中,都出现过。
大致是这意思吧,不知道这么个弄法妥不妥。
额,对了,魁斗那句,不是俺故意要去重复,有些鸟靠北斗星指引方向,没方向了{:soso_e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