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娇·黄河颂】作者:海霞木土 点评:一苇一苇
千回百转,浪泻涛千里,古今穿越。——起笔求其势,但看不出来是黄河。整个上片都完全适用长江。“浪泻涛”三字之意我没有完全明白,这里“涛”似乎是作动词用吧。开笔一句两个“千”似可避免。
阅尽凡尘随影去,多少神州豪杰。——“影”虚了也软了,河哪里会有影?“福州豪杰”本来是很好的纲目,可惜后面没有承接。
笔锁风流,冲天来去,华夏千秋月。——这句“笔锁风流”如果能承“豪杰”而下,会相当不错。
江山如画,韵声诗赋热血。——“诗赋”二字是动词还是名词呢?作为上片结句,承上启下,功能很赞!
民族浩气吟歌,昆仑派出,黄海之边接。——“歌”紧扣上片“韵声”;“昆仑派出”和“黄河之边接”句子散了,不是诗的语言。
一梦醒狮中国起,今夕人民团结。——“一梦醒狮”不通顺;“今夕人民团结”太直白,诗意全无,像口号
问鼎中原,九州锐气,天下多英发。——“中原”比“中国”还要小,仅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多英发”有点涩。
惊涛澎湃,巨龙腾起难屈。——结句本来很好的意思,但用“难屈”这种双重否定形式来写,就显得自信不足,相对全篇的激昂高亢,显得有点收不住。
一苇胡言:
海霞首版此作雄浑大方,气势恢宏,优点在于昂扬的情绪、激荡的情怀,作品充满时代感与正能量!
不足之处在于空,此类作品一定要有点实在的“落脚点”方能有效发力。另外遣词造句中有个别地方还可斟酌一下,以期顺畅通达。
一苇浅见,不当之处请海霞首版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