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明镜非台

【百家争鸣】第二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于心 发表于 2014-9-23 08:55
呵呵,可能想法意见和一苇君明镜君相左,惹二位不快了。不过、还是要感谢二位对拙作的关注。 ...

没有的事,大家讨论才有“争鸣”之意——各自观点已经明了,如您之名“了然于心”,便不必多说,多说无益!

本栏目的目的并不是非要分个胜负高低,各有所学也自然各有所信、各有所解,大家求同存异,相互学习,方是根本所在!

请勿多心,问好!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18

主题

71

回帖

5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2
发表于 2014-9-23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然于心 于 2014-9-23 09:48 编辑
一介无名 发表于 2014-9-12 21:47
发来拙作,请多多指点。

       光陰無语逐東流,往時秋,這時秋。此夜思卿,踽踽獨登樓。瀟瑟滿軒風冷袖 ...

光陰無语逐東流,往時秋,這時秋。此夜思卿,踽踽獨登樓。瀟瑟滿軒風冷袖,將進酒、好男兒,饮莫休。
莫休。莫休。月當頭。借溫柔。作俗求?罷矣罷矣。自古是,一醉風流。我問姮娥,你可識雙眸?人面不曾深入夢。依舊是,景瑩然,意未酬。         
      



看得出来,词的作者对词的写作是相当熟稔的,这首词,自始至终对情绪的渲染和把控都掌握的很好,光阴本来无语,是不可捉摸的,更不因人的心情好坏而略做停留,我们对光阴的感知往往却因心情好坏而感觉到它的存在,春天令人勃发,秋天令人伤感,词人在这个秋天忽然有了伤感,想起了曾经的秋天,也许是过去的某个秋天曾经给词人留下美好的东西吧。而眼前的秋天,词人明显是失落的,词人连用两个秋字,将这种失落写了出来。接下来,词人写了这个秋天为什么如此惆怅,“此夜思卿”,原来词人心中有个人在,这个人也许就是往日秋时中的那个人,而今天同样是秋天,她却不在我的身边,怎不令人思念。“踽踽”孤独无依的样子,或者是性格耿介,不与俗浮。一个人登楼的样子让人很是悲凄。对着瀟瑟略带点冷的秋风,喝点小酒,一醉方休是最好的办法。喝吧、喝吧,不要停留。向天上的明月借一点温柔,还是就这样吧,落落一生,随遇而安,了此一生。,难啊,难啊。从“罷矣罷矣”可以看出,词人是清醒的。诗人李白当年孤独的时候举酒邀月和山对影成三人,世间无友,山月可友,词人这个典化用的非常好。“雙眸”,这里怀疑是借用青白眼的典故,说我平时为什么没有好眼色,因为俗世中本就没有我能看中的人,这个从“人面不曾深入夢。”可以看出来。“梦”,睡眠中的幻象,就是我的所思从来没有进入过我的梦中。欣赏词作,不是做考据,用考据、钩隐的方法来欣赏词,必然会走入繁琐和牵强附会的死胡同而出不来。词的结拍回到开头,紧紧扣住,景物依然,心意未酬。自屈原以来,就有香草美人的寓意,词人这首词,是写意中人的不得相见还是借美人(卿、人面)来抒发自己理想的不得实现?无论何种,都不可否认,这是一首好词,感情的大起大落,将词人的内心感情发挥到了极致,情因景而生,词为情而作。以上评点,仅就个人读词所感,欢迎交流。
                                       


点评

谢谢了然先生的评析,拙作被先生一说,增色多多。不过汗颜,就是凑韵。奉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3 10:58
发表于 2014-9-2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鲁藏布 发表于 2014-9-22 23:3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

这个我还真确认过,找真正的音韵学者确认的:出韵的!

那兄当时说:他再替老苏想想办法,但至今没想出来:P

点评

古代歷代步韻蘇軾這首詞, 有268首之多。辛棄疾步了三首。無人改動『壁』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06:27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80

主题

1007

回帖

4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94
发表于 2014-9-2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鲁藏布 发表于 2014-9-22 23:3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

      诗词曲赋里平仄韵上,一般说遇上专属名词——地名、人名、物名等,且不可更改,可以放宽。大苏这里可能就是这种情形。

点评

似乎没有这个规则。 古典作品里, 我只知道这一个可能 的例子。 苏轼时, 这个“壁”字会不会发音不同, 我们也未必很 清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3 12:54
唉,这个是标准的瑕不掩瑜啦——那么大个瑕,也掩不住那么大块瑜的光彩,而且那瑕长得如此是地方,搞得像个美人痣一样了,谁也没办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3 11:09

80

主题

1007

回帖

4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94
发表于 2014-9-2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于心 发表于 2014-9-23 09:42
光陰無语逐東流,往時秋,這時秋。此夜思卿,踽踽獨登樓。瀟瑟滿軒風冷袖,將進酒、好男兒,饮莫休。
莫休 ...

谢谢了然先生的评析,拙作被先生一说,增色多多。不过汗颜,就是凑韵。奉茶。{:1_96:}

点评

就词所言,无关其它,如有附会,请先生谅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4 08:50

80

主题

1007

回帖

4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94
发表于 2014-9-2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9-22 23:02
一介无名先生好!

关于“梦”字,我查了《说文解字》、《广韵》和《康熙字典》,它的本意是“不明”,其 ...

先生所说有理,我将此修改一下,用‘若空“可行?

点评

独怜衰草响寒蛩。昨相逢。又相逢。滴翠园中,款款过飞鸿。无奈寂寥分岁序,秋落寞,露凝霜、情若空。 若空。若空。绪万踪。此转蓬,彼转蓬。莫名隐衷。罢清弦、音涩难工。碌碌风尘,谁醉旧时盅。明月一轮今古事,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3 11:16

157

主题

844

回帖

4995

积分

栏目嘉宾

诗渡国学馆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4995
发表于 2014-9-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秋兴

金风今又过三湘,雁阵嚣嚣向北方.
东院黄花才着露,西山红叶已经霜.
那堪春色输秋色,却喜朝阳胜夕阳.
一任诗心随老杜,潇潇洒洒到横塘.

点评

【七律——秋兴】作者:黄昏客 点评:一苇一苇 金风今又过三湘,雁阵嚣嚣向北方。——“金”“今”同音了,虽然有诗友并不赞同七言应避“正纽”说,但这俩字儿放一块读起来真的好别扭。所以还是请斟酌一下。为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3 22:54
发表于 2014-9-2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介无名 发表于 2014-9-23 10:56
诗词曲赋里平仄韵上,一般说遇上专属名词——地名、人名、物名等,且不可更改,可以放宽。大苏这里 ...

唉,这个是标准的瑕不掩瑜啦——那么大个瑕,也掩不住那么大块瑜的光彩,而且那瑕长得如此是地方,搞得像个美人痣一样了,谁也没办法:P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23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介无名 发表于 2014-9-23 10:59
先生所说有理,我将此修改一下,用‘若空“可行?

独怜衰草响寒蛩。昨相逢。又相逢。滴翠园中,款款过飞鸿。无奈寂寥分岁序,秋落寞,露凝霜、情若空
若空。若空。绪万踪。此转蓬,彼转蓬。莫名隐衷。罢清弦、音涩难工。碌碌风尘,谁醉旧时盅。明月一轮今古事,依旧是、景萧然,絮絮风。
                                                                  ——秋绪·江城梅花引



这样修改也可以,顺是可以顺下来的,总觉得“情若空”有点勉强——实话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改好,嘻嘻,我自己也不怎么改作品的,难度太大{:soso_e112:}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2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介无名 发表于 2014-9-23 10:56
诗词曲赋里平仄韵上,一般说遇上专属名词——地名、人名、物名等,且不可更改,可以放宽。大苏这里 ...

似乎没有这个规则。 古典作品里, 我只知道这一个可能
的例子。  苏轼时, 这个“壁”字会不会发音不同, 我们也未必很
清楚。

点评

这个我自己查了《广韵》《康熙字典》什么的,壁,古音只有“北激切”这一个注音,没别的。而且我请教了音韵专家,他说单从音韵上讲,“物”收“t“韵尾,“壁”收“k”韵尾,相差很大,是不应该通押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3 16: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14: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