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

三羊论古文【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的圈点

[复制链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5-1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5-19 21:44 编辑

  三羊的“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的点断法,有比较合理的一面。

  目前,在网上查这段文字,确实是如此点断:“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但“以”和“附”两字,依其意,在古汉语里应为动词。  这样一来,网上的这种点断法,就有问题。

  如是按:“ 至沈约、庚信, 音韵   相婉,   属对   精密。---。”  点断。不能不说是 比较合理 和 符合文言文的文法。

点评

三羊的“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的点断法,有比较合理的一面。 目前,在网上查这段文字,确实是如此点断:“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但“以”和“附”两字,依其意,在古汉语里应为动词。 这样一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9 2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9 21:5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9 20:37
字典并不能收入所有古汉语出现的词组,比如:“委蛇伯仲间,颜色何婉郁。”,婉郁这个词就没有收入字典。音韵相婉附,指沈约将四声八病附着于诗歌,使诗歌声律婉顺。
你觉得婉附不好解,字典查不着,那你觉得“以音韵相婉”,以……相婉,就能查得出这种用法?你见过古文有相婉这个词?

字典并不能收入所有古汉语出现的词组,比如:“委蛇伯仲间,颜色何婉郁。”,婉郁这个词就没有收入字典。音韵相婉附,指沈约将四声八病附着于诗歌,使诗歌声律婉顺。
三羊回复:【婉郁】,是词组,不是词。【婉郁】,是并列词组。未入词类或字典的并列词组,在日常交流中很多。例如,鞋帽、蓝绿、黄蓝……等。并列词组的构成条件是词类相同,或同为名词,或同为动词,或同为形词。【婉】是形词,【附】是动词,如何构成并列词组呢?【音韵相婉】,难道不是附着于诗歌吗?何必弄成【音韵相婉附】,多用一个【附】字呢?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音韵相婉】变成加【音韵相婉附】,犹如【音韵相婉】长上了阑尾炎。【音韵相婉】的意思是,或【音】与【韵】、或【音】与【音】、或【韵】与【韵】两者之间相互和顺。【音韵相婉】之 后挂上【附】字,岂不是大闺女生孩子——费力不讨好吗?

你觉得婉附不好解,字典查不着,那你觉得“以音韵相婉”,以……相婉,就能查得出这种用法?你见过古文有相婉这个词?
三羊回复:三羊在前面的帖子里,已经说过【相婉】不是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9 22:02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5-19 20:58
三羊的“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的点断法,有比较合理的一面。
  目前,在网上查这段文字,确实是如此点断:“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但“以”和“附”两字,依其意,在古汉语里应为动词。  这样一来,网上的这种点断法,就有问题。
  如是按:“ 至沈约、庚信, 音韵   相婉,   属对   精密。---。”  点断。不能不说是 比较合理 和 符合文言文的文法。

热烈欢迎大救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0 0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苏星空先生,苏星空先生与三羊在“沉沉一线穿南北”上观点一致,在“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上又走到一起,这实在不好争论,我想只有多读古文,培养文言基础,才不致于搞这种创新。

点评

问好苏星空先生,苏星空先生与三羊在“沉沉一线穿南北”上观点一致,在“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上又走到一起,这实在不好争论,我想只有多读古文,培养文言基础,才不致于搞这种创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0 1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20 11:0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0 09:11
问好苏星空先生,苏星空先生与三羊在“沉沉一线穿南北”上观点一致,在“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上又走到一起,这实在不好争论,我想只有多读古文,培养文言基础,才不致于搞这种创新。
【多读古文】,不是坏事;【读懂古文】,才是目的。多读而又读不懂,只是两脚书橱的花架子。

点评

你挑战的是古文专家标点注释的文字,从古至今谁也没提出异议,到你三羊这发现了这么多疑惑,问题在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0 1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0 1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0 11:02
【多读古文】,不是坏事;【读懂古文】,才是目的。多读而又读不懂,只是两脚书橱的花架子。
...

你挑战的是古文专家标点注释的文字,从古至今谁也没提出异议,到你三羊这发现了这么多疑惑,问题在那?

点评

大概因为,这是不足挂齿的小问题。古文圈点出错,也不是没有的事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0 1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0 11:51
你挑战的是古文专家标点注释的文字,从古至今谁也没提出异议,到你三羊这发现了这么多疑惑,问题在那? ...

大概因为,这是不足挂齿的小问题。古文圈点出错,也不是没有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5-2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5-21 15:01 编辑

问好 北山
  『音韵相婉,属对精密。』句是出自《新唐书--宋之问传》。《旧唐书 --元稹传》 亦有类似表达,『韵律调新,属对无差。』 句。 相对照一下,把『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句里的,“”、“”两字去掉后,就成为『音韵相婉,属对精密。』这和上面句实际上就是同一表达,也是很符合文言文的文法。
   整句段读起来,『至沈约、庚信,音韵相婉,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 与呼吸节奏一致,但句意还不太完整。
    因“沈约--(做什么呢?)--,之问--又加---。” 行文上要说明沈约要做什么?这才清楚合理。
    比如,在这里仅把“以”字加上去,增改成: “沈约、庚信,音韵相婉,属对精密,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 这就交代得比较清楚了和完整了。实际上到这里,无须再添加字,已经是表达得很明白的句子了,但缺乏读的节奏感,这也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要求。

   回到争论点的“”字的安排上来了。 “附”依《廣韻》,寄附也。《玉篇》依也,近也,著也。多是表现为动词。如加在“相婉”的后面,成“相婉附”,就显得有点累赘和失去节奏感。 故,宜是 沈约、庚信所为。因此,我是认为,三羊的『沈约、庚信, 音韵(于)相婉, 属对(以)精密,之问、沈佺期,又加---。』点划是比较合理而有五字一读的节奏感,一个典型的文言文特点。  
    就是说,“有比较合理的一面”。

点评

问好 北山 『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句是出自《新唐书--宋之问传》。《旧唐书 --元稹传》 亦有类似表达,『韵律调新,属对无差。』 句。 相对照一下,把『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句里的,“以”、“附”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1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21 22:12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5-21 09:33
问好 北山
  『音韵相婉,属对精密。』句是出自《新唐书--宋之问传》。《旧唐书 --元稹传》 亦有类似表达,『韵律调新,属对无差。』 句。 相对照一下,把『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句里的,“”、“”两字去掉后,就成为『音韵相婉,属对精密。』这和上面句实际上就是同一表达,也是很符合文言文的文法。
   整句段读起来,『至沈约、庚信,音韵相婉,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 与呼吸节奏一致,但句意还不太完整。
    因“沈约--(做什么呢?)--,之问--又加---。” 行文上要说明沈约要做什么?这才清楚合理。
    比如,在这里仅把“以”字加上去,增改成: “沈约、庚信,音韵相婉,属对精密,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 这就交代得比较清楚了和完整了。实际上到这里,无须再添加字,已经是表达得很明白的句子了,但缺乏读的节奏感,这也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要求。

   回到争论点的“”字的安排上来了。 “附”依《廣韻》,寄附也。《玉篇》依也,近也,著也。多是表现为动词。如加在“相婉”的后面,成“相婉附”,就显得有点累赘和失去节奏感。 故,宜是 沈约、庚信所为。因此,我是认为,三羊的『沈约、庚信, 音韵(于)相婉, 属对(以)精密,之问、沈佺期,又加---。』点划是比较合理而有五字一读的节奏感,一个典型的文言文特点。  
    就是说,“有比较合理的一面”。
苏兄分析精辟,不像北山胡批乱侃!

点评

俺赞同你对此文言的句读,但不喜你与诗友交流说话的方式,作意气之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9 23:22
三羊搞研究极不严谨,你认为“婉附”字典没有而不加承认,那你认为“相婉”字典就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2 0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2 0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1 22:10
苏兄分析精辟,不像北山胡批乱侃!

三羊搞研究极不严谨,你认为“婉附”字典没有而不加承认,那你认为“相婉”字典就有?

点评

三羊搞研究极不严谨,你认为“婉附”字典没有而不加承认,那你认为“相婉”字典就有? 北山, 你是不懂还是装糊涂?说话不是丢三落四,就是断章取义。我在前面的第15楼应经说明:“相婉”是词组,不是词。那个字典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2 0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