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北山钓者

简评唐代近体诗格律专著《作文大体》孙逐明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5-1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5:49
你多读些书再来讨论吧,谬论太多,太荒唐!

请你用事实说话!
孙逐明的谬论,就摆在上面!

点评

我只看《作文大体》,孙逐明先生的注解当作一个参考,你对作文大体有疑问只管问,孙逐明的问题你问孙逐明去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5-15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5:49
你多读些书再来讨论吧,谬论太多,太荒唐!

北山转帖楼主文章摘抄: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 
  
评点:二四六分明,五七言的二四字自然不可能“同平上去入”。蜂腰病也被平仄句法替代了。故作者说近来尤去之”。 

不是偷天换日,不是偷梁换柱,而是明目张胆不要腮!
============================
孙逐明撞在南墙上,北山钓者撞在孙逐明的腚眼上!

点评

偶见人失误就大惊小怪,只能说明你水浅,我也找你个毛病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5 15:51
请你用事实说话!
孙逐明的谬论,就摆在上面!

我只看《作文大体》,孙逐明先生的注解当作一个参考,你对作文大体有疑问只管问,孙逐明的问题你问孙逐明去吧。

点评

如此说法,如此态度,让人失望,让人失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13:08
你是无理取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5: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5-15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5 16:05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5:56
我只看《作文大体》,孙逐明先生的注解当作一个参考,你对作文大体有疑问只管问,孙逐明的问题你问孙逐明 ...

你是无理取闹!
假如说,孙逐明的文章是反党言论,你散布发党言论,难道没有法律责任么?
你该不能说成,反党言论找孙逐明,我北山是散布者,你能说有问题找孙逐明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7: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钓者 于 2016-5-15 17:15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15 15:53
北山转帖楼主文章摘抄: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 ...


偶见人失误就大惊小怪,只能说明你水浅,我也找你个失误如何?

点评

欢迎!热烈欢迎! 失误,不等于谬论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5-15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7:14
偶见人失误就大惊小怪,只能说明你水浅,我也找你个失误如何?

欢迎!热烈欢迎!
失误,不等于谬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8-27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文章上来吧
北山钓者想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8-2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7 13:33 编辑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忠/诚两字,二九同平犯鹤膝

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
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生/非两字,二九同平犯鹤膝
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与儿孙诗》[用歌韵。自平声起,付第二字平声定之。]纪纳言长谷雄作
六旬余日少,三途苦时多。==========旬/时两字,二九同平犯鹤膝
不义非吾富,儿孙没奈何。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赋月诗》〔用歌韵,自他声起。〕纪纳言
皎皎孤悬月,清光万里过。
映轩添粉壁,临水起金波。==========轩/金两字,二九同平犯鹤膝
魏鹊飞无止,吴牛喘几多。
落耀留不得,惆怅仰纤河。==========耀/怅,同仄算什么?人家未说,三羊也不变唠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通?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日本《作文大体》鹤膝病者,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九对矣]。七言上句之中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六对矣]。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下三连病者,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念二病者近来不去之。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

这是一些什玩意的东东???!!!!


三羊试问北山钓者针叶林:
日本鬼子,早先糟践中国妇女,


现今又想蹂躏中国文人!

这是24分明吗?分明就是驴唇对马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8-27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7 13:0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5:56
我只看《作文大体》,孙逐明先生的注解当作一个参考,你对作文大体有疑问只管问,孙逐明的问题你问孙逐明去吧。

如此说法,如此态度,
让人失望,让人失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8-2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转载一篇孙逐明,看看如何吹破天!

从《炙毂子诗格》看唐代近体诗格律
  
  众所周知,平仄格律一直贯穿在唐诗宋词元曲之中,然而我们很难在古代文献里看到完整的平仄格律的专论,这是因为我国古代战乱频繁、古籍失传所致。
  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最完整的平仄格律专论,当属日本大江朝纲所撰的《作文大体》。此书撰于编撰于日本天庆二年〔公元 939年〕,正处唐末五代时期。
  《作文大体》应当是日本学者出使大唐,根据大唐典籍编撰而成,里面有比较完整的近体诗格律和从近体诗的体例,各种诗体的字数、句数、对仗、押韵以及平仄声律都有完整的介绍,其时已经有明晰的平仄谱了。
  尽管在此之前的国内典籍看不到同样完整的格律专论,但从中唐元和后的诗人王睿写的《炙毂子诗格》一文可知,至少在中唐时期已经有类似的格律专论了。
  
  《炙毂子诗格》讨诗格时,只要是平仄出律的诗句都遭受了批评,同一诗篇里没有被批评的诗句全部入律。
  《炙毂子诗格》介绍了三种出律的现象:
  第一,互律体。
  诗云:“八月九月芦花飞。”上四字全用侧声。“南溪老翁垂钓归。”上四字全用平声。“秋山人檐翠滴滴”律全用平。“野艇倚槛云依依。”律全用侧。
  按:张志和【渔父】全诗为: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互律体”的含意,应当是“两种格律”互补的意思。此诗第一二联平仄出律,是明显的古体格式,三四联平仄入律,是明显的律体格式,因此被称之为“互律体”;与此同时,“互律”亦兼有宜用多平拗句与多仄拗句相对的含意。“互律体”与王力所说的“古风式律诗”很相似,只是后者没有多平拗句与多仄拗句相对的含意在内。
  如果当时没有完全入律的平仄格式作为衡量标准,就根本不会出现“互律体”的称呼。
  
  第二、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裹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按:杜牧【柳长句】全诗为: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不将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此诗平仄句法全部合律,唯颈联第一句失粘,违背了“粘对之律”,故称之为“背律体”。“背律体”即后世所称的“折腰体”。
  王睿评论失粘的“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说:“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可见当时已经有粘对合律的平仄“常格”存在了。
  
  第三、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按:李郢【浙河馆(一作暮春山行田家歇马)】全诗为:
  雨湿菰蒲斜日明,茅厨煮茧掉车声。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千峰万濑水潏潏,羸马此中愁独行。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也是一首七律。从篇法看,粘对全部合律;从句法看,六句平仄合律,唯有第三句“青蛇上竹一种色”的第六字“种”字“合用平而用侧”,被称之为“讦调”。“讦”是“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之意”,“讦调”应当是指“字调有短处”的意思。此外,“千峰万濑水潏潏,平平仄仄仄仄仄”与“青蛇上竹一种色”的出律情况雷同,属于“讦调体”的范畴,作者只是不重复讲解而已。

  又下面的李端公的《伤贾岛无可》,也因一字平仄不合,被称之为“讦调体”:
  ○双关体
  李端公诗:“却到城中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谁人收得章句箧。”“句”字亦合用平,今用侧字,亦是讦调。“独我重经苔藓房。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此一句哭贾生,一句哭僧,是双关也。
  李端公的《伤贾岛无可》全诗如下:
  却到京师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何人收得章句箧,独我来经苔藓房。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萧萧竹坞斜阳在,叶覆闲阶雪拥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诗也是粘对篇法合律,平仄句法唯有颔联第五字“句”平仄不合,就被称之为“讦调体”。  
  当时若无严格的平仄谱为标准,根本不可能出现一字平仄不合就遭受批评的现象。
  由此可以证明,至少在中唐时期,明晰的近体诗平仄谱已经出现。
  
  从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资料来看,盛唐和初唐虽然没有类似的格律论述出现,但初唐和盛唐的五七律诗篇的平仄格局,已经与白居易《白氏长庆集》里的律诗专辑相极其相似。如果其时没有明晰的平仄谱,是不可能有这种现象的。
  请大家注意,“互律体”、“背律体”和“讦调体”是“常格近体”个别诗句出律的“变体”。变体”不等于“错误体”,它们是“有律不惟律,不以律害意”的产物;只要诗意上乘,它们甚至有可能是“大才”之作。王力先生把类似于“互律体”的崔颢《黄鹤楼》称之为“古风式律诗”,其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