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程旭

苕溪渔隐丛话

[复制链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卷第二十四.梅都官.苏子美.石曼
梅都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艺苑雌黄》云:“河豚,《新附本草》云:‘味甘温,无毒。’《日华子》云:‘有毒。’予按《倦游杂录》云:‘河豚鱼,有大毒,肝与卵,人食之必死。暮春柳花飞,此鱼大肥,江淮人以为时珍,更相赠遗,脔其肉,杂蒌蒿、荻芽,瀹而为羹,或不甚熟,亦能害人,岁有被毒而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南人嗜之不已,故圣俞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此时,贵不数鱼虾。’而其后又云:‘炮煎苟失所,转喉为莫邪。’则其毒可知,本草以为无毒,盖误矣。及观张文潜《明道杂志》,则又云:‘河豚,水族之奇味,世传以为有毒,能杀人,余守丹阳及宣城,见土人户食之,其烹煮亦无法,但用蒌蒿、荻芽、菘菜三物,而未尝见死者。’若以为土人习之,故不伤;苏子瞻,蜀人,守扬州,晁无咎,济南人,作倅,每日食之,了无所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人云:‘鱼无颊、无鳞,与目能开阖及作声者,有大毒。’河豚备此四者,故人畏之。而此鱼自有二种,色淡黑有文点,谓之斑子,云能毒人,土人亦不甚捕也。子瞻在资善堂,尝与人谈河豚之美者,云:‘也直那一死。’其美可知。或云,子不可食,其大才一粟,浸之经宿如弹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中其毒者,以水调炒槐花末,及龙脑,皆可解。予尝见渔者,说所以取之之由,曰:‘河豚盛气易怒,每伏水底,必设网于上,故以物就而触之,彼将奋怒而上,遂为所获。’吴人珍之,目其腹腴为西施乳。予尝戏作绝句云:‘蒌蒿短短荻芽肥,正是河豚欲上时,甘美远胜西子乳,吴王当日未曾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甚美必甚恶。河豚,味之美也,吴人嗜之以丧其躯;西施色之美也,吴王嗜之以亡其国。兹可以为来者之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说隽永》云:“福州岭口有蛤属,号西施舌,极甘脆,其出时,天气正热,不可致远。吕居仁有诗云:‘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曹起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一居士诗话》云:“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云”原作“雪”,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而世俗但称郑都官诗;其诗多佳句,但格不甚高,予为儿时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梅圣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会饮,刘原父戏之曰:‘圣俞官必止于此。’坐客皆惊,原父曰:‘昔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也。’圣俞颇不乐。未几,圣俞病卒,余为序其诗为《宛陵集》,而今人但谓之梅都官,一言之谑,后遂果然,斯可叹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苕溪渔隐曰:“欧阳永叔《宛陵集序》、晁无咎《海陵集序》,二序皆论诗人之多穷,余尝爱之,故兹并录。《宛陵集序》略云:(“序”字原脱,今补。)‘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2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2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海陵集序》略云:‘文学不足以发身,春秋时,士大夫显名诸侯,人称之至今者,皆有他事业,举大而任重,排难而解纷,其用如谷帛药茗,而文章者特以缘饰而行之耳。战国异是,一切趋合抵,无春秋时事业矣,而文学尤为不急,诗又文学之余事,至唐始盛,然为之而工,不足以取世资,故世称少达而多穷,自苏、李而下,枚数之至唐,皆孙樵所论相望于穷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