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词调作法举隅
明代以后的一些填词家,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体制。清代毛先舒说:“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此古人定例。”实际上,古人并没有这样的定例,宋人编词集,只是把长一些的叫慢词,短一些的叫令词,并没有中调、长调这些名目。而令词、慢词,也都是由音乐的节拍而非由字数作为其划分的根本依据。一般来说,慢词宜舒徐婉转,如娇女扶春,一步一态,而令词则宜高下闪赚,如公孙大娘舞剑器,须生动流美,方称合作。初学者应先求文从字顺,通体浑成,这一过程约需一至二年,此后再求意境深婉。从择调方面说,有一些词牌初学者不宜尝试。如西江月易入浮滑,沁园春易入叫啸,定风波、渔家傲易为俚俗滑稽,千秋岁、祝英台近等调句式长短参差,如无极强烈之情感,必流于破碎也。择调的原则,首先应求声情与曲调的谐配,比如《六州歌头》本为鼓吹曲,繁音促节,只适宜抒写苍凉激越的豪迈情感,而南宋韩元吉却用来填了一首表现柔情的词,那就是不懂声情与调性的关系。又如《寿楼春》音节抑郁悲凉,本为史达祖悼亡之作,但有人却用来填词为人祝寿,这是极其荒唐的。由于今天词乐大多不传,对于某种词牌究竟适宜何种曲情,要通过以下三点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