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孔子

[复制链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教学原则、方法之比较  
不同的教育目的必然会在教学方法上有所不同。虽然孟子从孔子那继承了诸多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原则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还是围绕教育目的而展开有一些区别。孔子与孟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虽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同中有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材施教与不教之教  
孔子对于自己的弟子了若指掌,他进行了分类:“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而且也了解他们的缺点“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对于同一件事情,孔子给予不同的弟子以不同的回答。子路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因为子路凡事总想超过别人,要他收敛而要他问问父兄的意思再行动,而冉有难以下做决定,疑虑太多,遇事退缩,孔子为了促其进取而鼓励他听到就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2、启发诱导与自学、深造自得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学生到了一定的学习状态: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老师便可开其意,达其辞,使学生经过启发有一定的感悟。通常说的启发式教育就是从孔子这里来的。孔子的启发诱导注重的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但孟子则注重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自得。因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内发的,不可能由他人达成,所以孟子主张自学与深造自得。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主张的深造自得注重的是自身的修养,相比较而言,孔子侧重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孟子侧重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并且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前者对教师的启示颇多,而后者有助于学生自觉自得的醒悟。孟子的这一教学主张与当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比较相近。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创新,体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学思结合与独立思考  
孔子不仅认为学习要思考,而且也认为不能只思考而不学习。他对终日的思考是不主张的,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更注重学习。这与他的教育目的培养治世贤才是有关的。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为教学内容并贯之以仁勇智三德来培养治国平天下的贤才。这种贤才需要学习很多实用的知识来治世,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思考。而孟子则认为教师并不能传授知识的全部,只能传授基本知识,学生要获得其中的精髓必须自己去思考,琢磨与体会。孟子以后裔教人射箭和做木匠教人做木工活为例,来说明即使是最好的老师也不能完全使学生学会所教的知识,学生要在教师传授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巧”。相比于孔子的学思结合,孟子更注重的是独立思考,尤其是学习者自身的思考。这也是源于“明人伦”的内发教育目的。这种内发的精神境界旁人是难以使其达到的,需要自身进行思考,琢磨与领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对于孔子的教学思想多有创新。他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应以怀疑的精神来看待书籍。这种怀疑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而且对于孔子的“欲速则不达”变通为“其进锐者,其退速”,直陈了欲速则不达的后果,强调了为学之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总结与启示  
虽然孟子的教学思想与孔子的教学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有诸多启示与借鉴的地方,但是将两者进行比较一是为了说明教育目的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是围绕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的采用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不仅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目的,而且也要切实地采取有效的教学原则去规范教学双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达到教育目的。二是为了表明孟子对于孔子的教学思想的创新精神。孟子的教学思想不仅是对孔子教学思想的继承,而且也以革新的精神,创造了具有个体本位色彩的教学思想,对于传统教学的一种革新。  
在当今的教育的改革中,我们仍可以从前人的脚步中的得到启示。当今的教育改革不仅需要贴合实际的教育目的,而且也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原则,并且更需要一种革新与创造的精神去进行教育改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而且,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孔子的成语大全
1.拔萃出类
注释:同出类拔萃”。指高出众人。
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2.拔萃出群 cuì
注释: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3.拔类超群
注释: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4.百福具臻 zhēn
注释:形容各种福运一齐来到。
出处:《旧唐书·李藩传》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5.抱瓮灌园 wèng
注释: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出处: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畒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
6.辨日炎凉
注释: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以之形容兒童的聪明早慧。
出处:《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兒辩斗。问其故,……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1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7.博古通今
注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8.不敢问津
注释: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出处:《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唐·宋子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8 19: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