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诗 法 效 禅 ——江西宋代诗歌创作方法的禅学化走向

[复制链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从语源上分析,无论是“点铁成金”或是“夺胎换骨”,它们都不是黄庭坚的“私立名字”,而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出自禅宗典籍。其中“点铁成金”本是道教炼丹术,佛法东渐后,禅师们便常常以此比喻凡俗之人的顿悟成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夺胎换骨”一词,虽不直接出自禅宗典籍,但同样可在禅宗典籍中找到它们相互关联的蛛丝马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从思想渊源上看,“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精神实质是求新求变,要求自成一家,这种精神实质显然直接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众所周知,禅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否定外在的权威,强调“本心”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求新求变乃是禅宗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禅宗才生长出了“一叶五花”的繁茂景象。就江西禅宗而言,这种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本质上看,文字禅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禅宗固有的创新精神,只不过这种创新更多地表现在“以一则公案、一个话头或一首偈颂为对象,这就启示宋诗人以前人的作品为对象,从中翻出自己的新见解、新意境、新风格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重神韵,宋诗尚趣味,这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事实。宋诗的趣味除了的禅趣和理趣之外,实际上还包括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翻检黄庭坚和杨万里的诗集可以发现,尽管造成他们作品充满谐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打诨”作诗手法的运用,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宋诗的“打诨”手法是从唐宋时期盛行的参军戏直接引用而来,但究根溯源的话,仍然可以发现它与禅宗密切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打诨”手法与禅宗的“游戏三昧”存在着本质上的趋同。所谓“游戏三昧”,是指“心灵臻于最高觉悟之境,而为绝对自由,不受任何对象性所囿”(《佛教大辞典》)。这是一种极具中国禅宗特点的佛学修行方法。在中国古代禅师看来,佛法真如无处不在,一切只须任运随缘,即可顿悟真如;否则,如果执著于一端,反而与般若无缘。因此,“游戏三昧”的实质就是要以游戏的方法去破除人们的偏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诨”手法按照王季思先生的解释,其内容主要是“戏言以近庄,反言以显正”,因此从本质上看也正是一种游戏法。就诗歌创作而言,这种游戏法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切题可笑’(陈善《扪虱新语》下集卷一),紧扣题目而充满谐趣,使读者在笑声中恍然领悟题旨。二是使人‘退思有味’(张元千语),在‘打猛诨入’和‘打猛诨出’完全背离的语境中,获得一种尝橄榄似的‘苦过味方永’的审美快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就形式而言,作诗打诨与禅宗的机锋棒喝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禅宗不立文字,直指心源,诸大德之间,每以一二话头随机启发。这种传统经过洪州禅,特别是临济宗的发展之后,逐渐形成了机锋棒喝这样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教授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