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以道论诗与以诗言道:宋代理学家诗学观原论

[复制链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映理学家诗歌价值观的,是他们热衷于对诗歌进行分类、分等,并企图通过分类、分等来辨识凡圣,陟黜遗产,以捍卫“诗源于道”这个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将源于道的诗与其他诗剥离开来,不仅以道论诗不能服人,而且难以自圆其说。这就突显了分等辨识的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虽人心之所“感”,朱熹认为感有“邪正”,于是他将诗分为两类三等:一类是圣人所感,乃“无不正”,故至高无上,这是第一等;第二类是凡人所感,则是“杂”,是应当“择”的,因而又分两等,其中好的仍可为教,差的便删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所谓“三变”,而愈“变”愈下,实际上也是将诗分为三等。第一等是上古韵语、《诗经》、《楚辞》直到魏、晋之诗,第二等是颜、谢以后至初唐的古诗,第三等便是沈、宋以后的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之根本准则”中,朱熹又分了两等:一是《诗经》、《楚辞》,二是上古韵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理学家的价值标准中,决定诗歌等级的,主要看是否出于圣人。“道”是圣人的专利,只有他们才有“自成文”、感于“正”和“天机自动,天籁自鸣”的资格。于是,“人”(圣贤)除了上节所说的“转换器”外,同时又是“分流器”,他可以将正与不正不邪、邪三者分开。凡《诗经》中的正风、正雅和颂,无论其篇什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如何,只因曾经圣贤之手,必定是“有德者之言”,必定是言“道”之作,也必然在上等。其他则越拙朴、越古的诗,就越趋近于“道”,所以只有魏晋以前的作品差可当之。于是,诗成了一个空洞的、形而上的神秘符号,分等就是将载道之诗与少载道、不载道之诗分开,它不是对诗歌品质的鉴别,而是对“凡圣”身份的认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学家将《诗经》推到“道”的位置,而又对其中的变风、变雅及后代文学作出每况愈下的评判,就不再是出于艺术审美,而是一种宗教式的信仰崇拜,一种学派理念的宣泄,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论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乃“天机自动,天籁自鸣”,即全然出于无心,出于自然。若谓“无心”、“自然”不太具体、不易理解的话,则理学家曾提供了两个直观而形象的比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恐怕只有婴儿涕哭、无意识的叫号了,而理学家认为第一等诗就是如此而得,——这本来已颠覆了文艺学创作论的常识,在理学家所推尊的《诗经》中是绝然找不到的;但他们认为这才是巧夺天工,十分完美,若有任何人工斧削,便失去自然之真。相反,“有所触而发”的诗,如上引包恢所说“后世诗之高者”,已多人工修饰;而无所触击即“无情”、“无意”的“妖声”,更是“言愈多而愈浮,词愈工而愈拙”。这极易推及另一结论:“诗无工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诗歌艺术,即如何求诗之“工”,更不在理学家的视野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4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